民生書院小學
多元活動激發潛能 同學情長伴隨一生
本版主持:從港鐵樂富站沿聯合道走到東寶庭道,就可見到一幢偌大的校園矗立街頭,這就是歷史悠久的民生書院小學。該校深信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潛能,多年來培育出大批社會名人,成為九龍區知名的傳統名校。
逾40種課外活動
予學生發揮所長
梁校長表示,民生書院小學深信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可以在不同範疇發掘到他們的潛能,所以該校的課外活動十分豐富,有40多種,讓學生有足夠的選擇,發揮所長。
她說:「如果學生運動強,就邀請他加入田徑隊。就算喜歡砌機械人,也有發揮的機會,如去年就有學生參加2016 Hong Kong RoboFest,獲獎後代表香港去美國比賽,是10隊香港代表的其中一隊。」
令梁校長難忘的,是去年為90週年校慶舉辦的粵港澳DIY可再生能源環保車邀請賽,邀請了5間廣東省學校、4間香港學校、3間澳門學校共百多人參加。「這是前所未有的經驗,起初我一度擔心邀請不到學校,因人家不一定懂得砌車,但結果都能完成任務。學校的老師會將砌車的程序上載到YOUTUBE供其他學校瀏覽,來來往往有許多溝通,又會寄零件,大家都興致勃勃。」梁校長說。
注重兩文三語
單看校名,民生書院小學並沒有冠以任何團體名稱,但原來學校是以基督教為信仰,只是不隸屬任何教會。走入學校,校園設計也帶有宗教色彩,如2012年重修的禮堂,頂部天花的設計就源於聖經中葡萄樹與枝子的比喻,寓意耶穌與信徒在生命中互相聯結。
民生書院小學校長梁桂英接受訪問時介紹說,該校已有90年歷史,創辦於1926年,由區澤民和莫幹生捐資,校名也是由二人的名字合成。他們致力辦好平民教育,在啟德濱有一棟三層高的校舍,起初只有18名學生,到1939年才遷至東寶庭道。
梁校長表示,校方自創校開始,就注重英文和普通話,當時還沒有所謂「兩文三語」,但學校已設立普通話課。到現在,學校更設有「普教中」,家長可自由選擇讓子女以普通話或粵語學習中文科,又聘請來自北京的老師教普通話。英文方面,該校有四位外籍教師,透過故事教聽和講;本地英文教師則教文法,全用英文授課。
種植課讓學生體驗種菜
梁校長表示,學校注重學習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特地設立了一門種植課,讓學生在空中花園的六塊田裏種菜。他們輪流種植、澆水,收割時還可以把菜帶回家,是一個新鮮的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民生書院小學直屬民生書院,附設幼稚園,很多學生從幼稚園到中學都在同一校舍做同學,因而培養出深厚的感情。好像梁校長,就是從民生小學一直讀到中學,後來還當上校長,30多年來一直都和舊同學保持聯繫。
梁校長指出,學校每年會設一次「優晉宴」,邀請任何一方面表現優秀或進步最多的學生在禮堂享用自助午餐,校長、校董和嘉賓均會出席。另外,中學亦會邀請小學成績好的學生或學生領袖出席高桌晚宴,藉以獎勵他們的成就。
她說:「在這裏,老師盡心,同學相處得久,再加上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都促使我們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很多人的知心友也都是在民生認識的同學。校友們盡力回饋母校,會幫手帶活動,學校建新大樓也會提供財力和其他意見。」
▲學生在香港2016 ROBOFEST機械人大賽香港選拔賽事中勝出,代表香港其中一隊到美國底特律參加國際賽事
▲田徑校隊在校際比賽中表現突出
▲學生在校外兩文三語朗誦比賽中獲獎無數
▲渣打藝趣嘉年華中創作的撐杆偶
▲民生書院小學校長梁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