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藝術村:穿梭古今風貌 歷史創意共融



WhatsApp Image 2017-02-11 at 7.33.07 PM.jpeg

牛棚藝術村:穿梭古今風貌 歷史創意共融

本版主持:遊古蹟,可以長見識,因為從中可以窺見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前人類的生活面貌及當時的思想。在牛棚藝術村,除了保留了當年作為中央屠牛中心的面貌外,由於有一批藝術工作者進駐,你亦可以在這裡欣賞藝術展品。可以說,牛棚藝術村是一個集古及今的意念體,帶給你不同的感受。

牛和藝術風馬牛不相及,那麼九龍馬頭角馬頭角道63號為甚麼會有一座牛棚藝術村呢?原來牛棚藝術村真的曾經是牛隻的中央屠宰中心,牛房在1908年建成,一直用作牛畜檢疫站兼屠房。直至1999年,屠房遷至上水,才在當年8月停業。

牛棚藝術村佔地1.7公頃,建築物為鋪瓦尖頂的紅磚單層平房,很有西方20世紀初的市集特色,是香港僅存的此類歷史建築群,獲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正對著牛棚入口的是中庭,是一片大約40平方米的空地,紅磚矮牆重重圍起,原牆乃綁牛之用。環繞中庭有5座紅磚平房,各長50米,排列錯落有致。在整個牛棚,到處可見長長的水泥槽,乃是餵牛的飲食槽,而槽底的鐵鏈及鐵環,至今仍然健在。

紅磚屋的細微處亦處處見特色,鋪瓦的屋頂、以通花鐵欄裝飾的大門和窗戶、屋內木造的天花橫樑、幾乎絕跡市面的磚砌煙囪等。每座平房外部皆有鑄鐵柱支撐,現在全部塗上黑色,與紅磚形成強烈對比,充滿藝術氣息。

政府因此在牛房停業後,把建築群批予藝術工作者使用,後者把該地取名「牛棚藝術村」。目前,共有多個藝術工作者和藝術團體駐場,其中包括「1A空間」、「前進進」、「錄映太奇」、「蛙王」及「進念二十面體」等。公眾可以於每日早上10時至晚上10時入內參觀,毋須登記,而且可以在公眾地方拍照。

半世紀老店 永香冰室 回味古情

時代進步,歷史遺下的東西逐漸被人淘汰,尤其是一些老食店,面對集團式連鎖快餐店及外國餐飲品牌的左右夾攻下,很多也敵不過時代巨輪,無奈之下要結業。

位於土瓜灣炮仗街的永香冰室,在香港扎根超過半個世紀,冰室所賣的不是價錢矜貴的食物,也不是金碧的裝潢,而是典型的老味道。坐在這裡,嘆一杯熱咖啡、吃一碗餐蛋麵,回味的,正是昔日淡淡的情懷。

永香冰室店內裝潢有一點殘舊,但卻保持乾淨,衛生令人放心。雖然食店早已安裝了冷氣,但天花板仍然保留了兩部黑色的轉扇,乾淨無塵,古早味十足。

坐在卡位上,腳踏紙皮石地板,若果你一定年紀,一定對這種茶餐廳的設計感到熟悉。當然,鐵柴支的方凳,也可以在這間老店見得到。

冰室內的食物很簡單,只物只有麵食、米粉及通粉,配料不外乎火腿、餐肉、腸仔及雞蛋,另有三文治及多士供應,飲品就是咖啡、奶茶及汽水等。至於炒粉炒麵,對不起,一如其他傳統老冰室,這裡也沒有。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