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浩洋的從政生涯裡,有兩位值得感謝的恩師、老闆──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及九龍城前區議員李蓮。前者帶他入行在土瓜灣從事社區工作,悉心指導;後者則待他成熟時給他參選區議員的機會。
關浩洋早前接受《龍週》記者專訪時說,在兩人的指導下,自己才可以全面掌握當區情況,迅速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社區工作者。過去十八年間,關浩洋的辦事處曾數度搬遷,身分亦有所不同,但始終未曾離開過土瓜灣,亦從未中斷為當區服務。
第一份工為李慧琼助理
2005年,關浩洋在燕京華僑大學(現為首都經貿大學華僑學院)畢業,從北京返港後經朋友介紹為一個青年團體的交流團活動擔任義工,機緣巧合下聽聞時任九龍城(土瓜灣北)區議員的李慧琼正招助理,便走去應徵,開始與土瓜灣結緣。
後來,李慧琼成功轉換跑道晉身立法會,關浩洋也就跟著成為立法會議員助理,專事包括土瓜灣在內九龍西地區事務。
屬於關浩洋的機會於2015年悄然來到,李蓮宣布不再爭取連任,推薦關浩洋接替參選馬頭圍選區議席,此時已默默深耕社區多年的他,努力得到街坊廣泛認可,與之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許多街坊都當我是仔,說是看著我長大。」意料之中,參選可謂一舉成功。
正是基於對社區和街坊的情誼,儘管「黑暴」陰霾籠罩的2019年,關浩洋辦事處被暴徒砸爛,並在其後的區議會選舉中失利,服務土瓜灣的心也從未動搖半分,「越是這種困難的時刻,我更應該站出來,為街坊服務,解決他們的生活難題。」

區內問題根深蒂固 努力爭取終見改善
在關浩洋看來,土瓜灣有兩大頑疾,不僅拖慢社區發展,更對居民日常生活造成莫大影響,一個是環境衛生問題堪憂,另一個則是廉價旅行團聚集。他與這兩大頑疾纏鬥十餘年,「過程長、非常吃力」,感觸極深。
區內舊商鋪、街巷長年存在環境衛生問題,關浩洋與民建聯同事雖說發揮著監察作用,不停要求有關部門進行清理,但仍存在「叫到先清、清完不到半日又恢復原狀」的困窘情形。在關浩洋的努力下,近年政府部門終於有所行動,針對當區環境衛生問題展開聯合行動,情況已大為改善。
至於廉價旅行團的叨擾,旅遊巴停泊路邊,旅行團到當區用餐人頭湧動,逼爆社區,街坊一直怨聲不斷。關浩洋說,目前全港廉價旅行團份額的八九成都在土瓜灣,他一直向政府要求成立一個法定監管機構來規管這類旅遊業亂象。
直至2020年旅遊業監管局總算成立,並相繼推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包括註冊接待旅行的商店,要確保旅行團於到訪該店當日,不可以於土瓜灣區內用膳,打擊區內營運模式。「社區終於恢復正常生活。」關浩洋對此感到欣慰。

北上讀書 加深對國家認識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仔,關浩洋坦言,赴北京讀大學前對國家認識淺薄。然而在北京四年,北京申辦奧運成功和中國足球隊首次成功晉級世界盃這兩件舉國歡騰的大事,讓他開始對國家有了正面的認識,於是返港後自然而然地接觸愛國愛港團體民建聯,加入其中。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關浩洋還特意飛去北京觀看手球比賽,感嘆幾年間北京城市面貌變化大,驚訝於國家發展之迅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