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西邨如期明年重建 最快5年後落成供居民回遷

位於石硤尾、已有58年歷史的大坑西邨,將如期於明年重建,初步計劃重建後會提供逾3300伙單位。絕大部分大坑西邨住戶早前已決定接受回遷安排,當中超過550戶選擇重建後回遷。有關注事件的立法會議員認為,目前的協調方案妥當,而回遷的租金津貼、遷出津貼和搬遷津貼等亦符合「以居民為本」原則。

大坑西邨又稱大坑西新邨,共有八座樓宇,當中有七座早於1965年落成,已經嚴重老化,加上樓高八至十層無安裝電梯,長者上落十分吃力,一早有重建需要。但由於大坑西邨屬於「私人屋邨」,租戶並不能夠如其他房委會及房協屋邨享有相同的重建政策。

▲因有58年日漸老化令該邨有重建必要

重建後提供逾3300伙單位

有見及此,政府在2020年施政報告宣佈,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區重建局合作重建大坑西邨,計劃重建後的屋邨將提供逾3300伙單位,較現時增加逾一倍。單位用途包括用以回遷現有住戶最多約1300個單位,合資格者可在五年後、重建竣工時,重返大坑西邨居住;其餘的2000個單位則會用作「首置」出售用途。

大坑西邨租戶回覆回遷安排的限期已在較早前屆滿。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公佈,一共有822名租戶接受重建方案,佔整體到期869個租戶的95%,當中有551戶選擇重建後回遷;另有271戶選擇永久遷出。該公司形容,租戶的反應正面,並會繼續接收未交回的重建回條。而市建局亦已完成98%租戶的回遷資格審核。

從2015年開始一直關注大坑西重建問題的選委會立法會議員梁美芬認為,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公佈的大坑西邨住戶資格審核及回遷的具體安排得宜,特別是對外界多斡旋後有了該回遷方案安排,她表示歡迎。

▲該邨屬私人屋邨,上世紀60年代興建至今亦無電梯

梁美芬讚重建方案「以人為本」

梁美芬解釋,有部分租戶本身已有公屋或物業,在審查後不符合資格。但有關方面仍然給予不錯的搬遷津貼,可以說是相當「貼心」,亦符合「以人為本」的原則。

惟梁美芬指出,部份居民擔憂自己年齡較大,私人樓宇業主未必願意出租單位給他們,影響他們在重建時回遷前尋找新住所的機會,故希望駐邨社工隊繼續為居民提供支援服務,轉介物業顧問為他們尋找住所,以及協助推薦他們入住過渡性房屋。 

這些居民亦希望重建後的回遷安排得宜,延續並重塑大坑西新邨的人情味及鄰里關係。

上世紀60年代,政府以特惠地價批出土地予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大坑西邨,以取代曾發生大火的寮屋區。鍾太由大坑西邨誕生至今就一直在這裡生活。她坦言很感謝當年有關方面提供廉價租金,至今仍僅交每月數百元租金,令他們在當年的艱難環境下有「瓦遮頭」落腳,結婚生仔。

鍾太直言,雖然她接受回遷安排,但平民屋宇有限公司預期大坑西新邨租戶於明年三月最後搬遷期限前要遷出,擔心僅約半年後就要退租,時間過於倉促。而且,現在於區內找地方暫住租金每月動輒過萬,又怕業主見她為長者不肯出租。她希望政府介入,物色過渡性房屋給大家暫住。

▲鍾太擔心只有半年覓新居遷出時間倉促

80歲的高太在大坑西邨「三代同堂」生活。她憶述,當日戶籍加名除名比較隨意,但到今日收屋時「查家宅」變得嚴格,令不少老住戶突然不符合資格而大失預算。她希望市建局審查資格時可以更加人性化,避免有人因為重建而流離失所。

▲高太希望市建局審查可更人性化

▲大坑西邨住戶預期最遲明年三月遷出作重建

▲梁美芬支持回遷及賠償津貼,認為方案以人為本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