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強 社區服務 眼觀六路 耳聽八方

一大早,九龍城區議會副主席吳寶強設在九龍城的辦事處內,已經坐著兩三位求助的長者。外出工作的吳寶強風塵僕僕歸來,抽空接受《龍週》記者專訪,無奈手機那頭訊息不斷,他不得不爭分奪秒地一邊回覆,一邊回答記者訪問。

吳寶強自1997年投身社區工作至今已有26年,處理社區事務游刃有餘。如今回望當年選擇的這份事業,他認為做社區服務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即時發現社區的問題和需求,加以解決。

大學時期開始做地區工作

吳寶強在大學期間已對政治、民生、時事議題充滿興趣,曾在民政事務處兼職做地區幹事,負責聯絡大廈業主等工作。

1997年,他在浸會大學社會學本科畢業,順理成章地正式開啟地區工作生涯,成為時任立法會議員曾鈺成的地區助理,參與的首份地區工作是組織參與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的活動。自2002年起,吳寶強就開展在九龍城的工作,更於2008年當選區議員,連任至今。

對那時初出茅廬的吳寶強來說,地區工作頗具挑戰,「這是一個要接觸人、將自己的理念、想法跟他人溝通的工作。」在這過程裡,他培養了多項技能,比如一手一腳從零開始包辦一場活動,「從找物資、物色場地、佈置、活動流程等,都要盯著。」

又比如社區觸覺的提升。吳寶強舉例說,普通人可能走過一條街道時,就匆匆路過,但作為地區工作者,要在這行走的過程中即時發現社區問題,並匯報給政府督促解決,小到消防栓漏水、交通安全島指示燈壞了,大到石屎剝落,不能總等著街坊求助,要更積極主動地留意身邊事。

成功為九龍城爭取多項利民政策

九龍城與不少地區相似,同樣舊樓林立,長者頗多。深諳這一點的吳寶強,在過去20多年裡不遺餘力地為街坊爭取利民政策。

最值得一提的是成功爭取到宋皇臺地鐵站。吳寶強說,區內有多個大型公屋邨,人流密集,但以往交通不便,給街坊出行造成困擾。吳寶強於是連同民建聯同僚,積極向政府爭取設立地鐵站,並下了很大功夫,包括邀請專家進行評估,組織居民工作坊及街站諮詢活動收集街坊意見等,最終成功實現。

吳寶強也不遺餘力地推動區內舊樓重建項目,「九龍城舊樓多,過去附近有啟德機場,舊樓普遍不高,也沒有電梯,現在業主都年邁,每天要行7、8層樓很辛苦。」在他的努力下, 2019年沙浦街和啟德街重建項目啟動,緊隨其後的2021年,由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龍崗道圍起的大片舊區亦啟動重建。

屆時,區內的九龍城街市將會重建,搬入新建成的綜合大樓,該大樓亦會為區內增添停車場及社區會堂等設施。

舊樓除了沒有電梯引起的不便外,還為業主帶來額外的煩惱,包括不定期發出的消防安全指示令及屋宇署的驗樓命令,不少長者業主因不懂如何處理而屢遭罰款。有見及此,吳寶強還與消防處及屋宇署商討,爭取協助業主進行消防安全改善工程及驗樓維修工程。

▲吳寶強組織反對拆九龍城廣場簽名活動

在訪問前的一個週日,吳寶強前後出席了四個活動。他為社區服務無分時間,每日起床到公園晨練後,便開始出席各類會議,以及接見求助街坊。

服務九龍城這麼多年來,吳寶強與街坊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礎,「他們都把我當成朋友一樣,有困難就會來找我,而我幫到他們也很有滿足感。」吳寶強說,做地區工作每天都能學到新的東西。社區人員不時流動,總能將新的想法、新的社區工作模式帶進來。

▲母親節在院舍派花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