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開幕 兩會知多D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今日(3月5日)召開。關於全國兩會,你知道多少?人大代表怎麼產生?什麼人可以成為政協委員?全國兩會跟香港有什麼關係?今年兩會又有什麼要關注?《龍週》整埋了懶人包,幫大家科普一下。

什麼是全國兩會?

全國兩會,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每年春天在北京召開的兩個重要會議。透過這個窗口,可以觀察中國當下的熱門關切,也可以了解國家最新發展。根據議程,今年全國人大會議和全國政協會議將分別於3月5日和3月4日開幕。

全國兩會主要討論及審議國家及政府的事務,包括審議政府、全國人大常委會、最高法、最高檢的工作報告;審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審查預算執行情況;制定、修訂法律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二十大於去年10月召開,通常在中共黨代會後緊接的翌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也會同步選出新一任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及各部委首長,實現黨政同步「換屆」。所以,今年兩會更受關注。

全國兩會跟香港有什麼關係?

全面通關後,近日談論最多的莫過於粵港澳大灣區,就連行政長官李家超也展開上任後首次對大灣區各城市的訪問。事實上,香港近年的發展與內地愈來愈緊密,國家發展跟香港的關聯也愈來愈高。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正正是了解國家發展的重要窗口。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對香港來說,疫後復常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面臨人才、資金,企業等方面的競爭優勢流失,只有強化香港在國家發展的角色,並協助國家推動新的經濟發展戰略,做好聯繫國家和世界的工作,才是香港未來的出路。

在劉兆佳看來,全國兩會可助港重建各地交流,特別是聯繫大灣區和國際,這都是香港的優勢所在。

長期關注大灣區的立法會議員李浩然表示,今年兩會對於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疫情三年,大灣區發展模式遇新挑戰。舊的那套融入模式已成過去。」

李浩然指出,抗疫三年有了新的消費習慣,各地經濟水平和世界市場的競爭格局都轉變了,故今年兩會對重振經濟的香港十分重要:「兩會是告訴我們,已經計劃了什麼,未來應如何落實。」

民建聯成立「人大政協辦事處」

踏上疫後復常之路,本港政界高度關注今年全國兩會,聚焦的議題都離不開粵港澳大灣區。其中,有7位全國人大代表和9位全國政協委員的民建聯,為做好人大和政協的工作,更宣佈成立「人大政協辦事處」。

民建聯將在兩會提出的議案,包括推動兩地行業資格互認、加強兩地經貿及文化合作、推動港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三方面21項建議和提案。

本身是會計師的民建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李慧琼指,香港與內地專業會計師考試模式存在不少差異,建議國家為香港專業會計師在大灣區設立專屬的執業試,通過執業試就可以在大灣區內9個城市執業。

全國政協委員黃英豪建議內地和特區政府共同成立「大灣區品牌促進委員會」,共同向世界推廣大灣區,提升大灣區城市的經濟互動、支持其他大灣區城市的商品進入香港進行銷售推廣,及香港品牌商品在內地尤其大灣區發展,希望能獲得各方面的便利及稅項優惠。

工聯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將在兩會期間,提交17項建議和提案,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身兼港區全國人大的工聯會會長吳秋北稱,將建議內地政府允許香港特區政府整體購買大灣區城市閒置商品房作為香港公屋,解決本港基層市民住房困難,推動大灣區融合。

▲民建聯宣佈成立「人大政協辦事處人大政協辦事處」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