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關帝廟

愛玩「三國」系列電玩的讀者,應該對蜀國的關羽不感陌生。根據網上資料顯示,港九新界共有關帝廟及供奉關聖帝君廟44間。由此可見,香港的關帝信仰之盛。今天,筆者想為大家介紹一所位於九龍市區的關帝廟。

位於深水埗海壇街的關帝廟,最初稱協天宮(按:因為關羽在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獲敕封「協天護國忠義大帝」,故道教尊其為「協天大帝」,主祀祂的廟宇也因此稱為「協天宮」),後稱武帝廟,今稱為關帝廟。深水埗關帝廟是九龍唯一主祀關帝的廟宇。據華人廟宇委員會說,這座廟宇建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前,於光緒二十年(1894) 重修。而重修之時更獲得香港境內官民踴躍捐獻,甚至遠在外國的港人也特別匯款支持。

關公信仰的形成

關公信仰起源於隋唐時期。據《關羽崇拜研究》分析,荊州人最初對關羽的敬奉可能屬於「祀厲」。因為關羽在大功垂成之際為呂蒙襲殺,臨死自然是滿腔怨怒。荊州民間唯恐關羽靈魂將其憤怒發洩於人間,危害一方,遂小心供奉,不求福祥,但願免災避禍。其後,隨著佛教天台宗智顗授以關羽「伽藍護法神」的傳說流傳越廣,關羽信仰漸漸形成。到了唐代,肅宗皇帝在敬祀姜尚(姜子牙)的同時,把包括關羽在內的六十四個名將加入從祀(《唐會要》),關羽的武神形象正式確立。

到了宋代,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俗文學」越趨興盛。在勾欄瓦捨之間,「說三國」從來都是十分受歡迎的「市民」娛樂活動。據蘇軾《東坡志林‧塗巷小兒聽說三國語》:「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作為劉備好兄弟兼左右膀的關羽自然是其中一個受歡迎的人物。關羽的忠與義形象在說書人的口中,變得更繪形繪聲,加上《三國演義》的大力宣傳,關羽信仰無遠弗屆。

除了民間支持外,關羽信仰更獲得官方敕封支持。據〈封建王朝關公崇拜探究〉一文考證,自北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始封「忠惠公」,關羽獲歷代帝王敕封20次。光是清朝一代,自清世祖順治帝始,歷計敕封10次,可見清廷對關羽信仰的支持是遠超前代。

2010年重修

經歷了百年風雨,深水埗關帝廟的石柱開始傾斜,而廟頂的木樑也被蟲蟻侵蝕。於是,2010年華人廟宇委員會決定斥資六百多萬元重修廟宇。除了扶正石柱、更換橫樑和廟頂綠瓦外,更補回各式法器。而且,還在廟中加建了門樓,重塑帝君、關平及周倉聖像,更安奉了赤兔馬與青龍偃月刀等聖物。

在工程完工後,華人廟宇委員會更於同年10月16至17日在深水埗楓樹街遊樂場舉辦「關聖帝君迎聖大典暨深水埗關帝廟門樓落成典禮」,一方面慶祝廟宇完成重修工作,另一方面也為新建門樓和榮陞的聖像開光。

▲重修後的廟宇更顯莊嚴(資料來源:華人廟宇委員會)

作者簡介:
葉德平博士,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系高級講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近著有《金庸小說裡的中國歷史》、《香港鳳山寺與廣澤尊王研究》等。近作《小學生‧古詩遊》更榮獲第二屆「香港出版雙年獎」語文學習類出版獎。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