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03年抗擊沙士精神 九龍西區扶輪社聯手港人齊抗疫

第五波疫情令本港出現前所未見的困境。九龍西區扶輪社有感於抗疫過程中社會上存在不團結,於是發起多項行動,希望能延續及弘揚 2003 年抗擊沙士疫情的精神,喚醒市民大眾齊心抗疫,讓香港最終能戰勝疫情。

九龍西區扶輪社近期舉辦了題為「齊勝疫境見彩虹」的扶輪微電影創作比賽,活動於6月30日截止。參與活動的市民可以用自己的鏡頭,以劇情片、寫實片、訪談、動漫、音樂電視、紀錄片、實驗片等各種方式,紀錄下抗疫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弦揚齊心抗疫的正面信息。

齊勝疫境見彩虹 舉辦微電影創作比賽

該項活動的聯席主席曾文興、王夏陽接受《龍週》訪問時介紹說,面對第五波疫情,九龍西扶輪社見到社會上有不少人未能團結抗疫,積極配合政府的抗疫政策措施,感到唏噓,故舉辦這個活動。

曾文興表示,「齊勝疫境見彩虹」裡面每個字詞都有特別的含意,如「齊」代表齊心,希望全社會團結抗疫;「勝」代表戰勝,不僅要抗疫,更要戰勝疫情;「疫境」除了針對疫情,也是「逆境」的諧音,說明香港面對的不僅是疫境,同時也正處於逆境,要團結拚搏才能戰勝它;「見彩虹」則與九龍西扶輪社2005年捐建的紀念沙士抗疫精神雕塑「雨後彩虹」有關。

▲舉辦微電影創作比賽活動

與其埋怨 不如由自己做起抗疫

九龍西區扶輪社青年薈萃會長梁任榮憶述,本港03年抗擊沙士之後,為了弘揚抗疫精神,該社舉辦了全港抗疫精神建築景觀設計比賽,並選用得獎作品於05年在香港公園太極園建成「雨後彩虹」景觀,其中包括當年為抗疫而犧牲的7位醫護人員的雕像。今年的第五波疫情下,該社舉辦的微電影創作比賽用了「見彩虹」的字眼,就是希望延續當年抗擊沙士的團結精神,團結非政府組織和民間的力量,讓香港早日走出困境。

他們認為,市民抗疫不能過多埋怨,而應該從自己做起,協助政府抗疫,才能取得成功。03年香港抗擊沙士成功,主要原因就是市民齊心。這次推「齊勝疫境見彩虹」活動與當年抗擊沙士精神一脈相承。

除了微電影創作比賽,九龍西區扶輪社去年還製作了十集「守下留情廣播劇」,在港台播放,反映疫情之下社會面對的種種困難,以及宣揚積極應對,雨後見彩虹的正面信息。

在社會上缺乏抗疫物資的時候,九龍西區扶輪社也向旺角街坊福利會及一些學校捐贈抗疫物資,又召集醫護界的會員召開網上抗疫座談會,宣講抗疫資訊。

▲2003年成功抗擊沙士之後舉辦弘揚抗疫精神建築景觀設計比賽

創會60年 多元化服務社會

九龍西區扶輪社成立於1961年,至今已創會60年,宗旨在於關心社會、鼓勵與培養,以達至關懷他人、幫助他人的服務理想。

九龍西區扶輪社社長蔡澤華說,該社的成員多數來自社會上的專業人士,包括金融業界、醫護界等。該社過去十年主要專注做青少年服務,舉辦過有關資優兒童選拔與培養的「閃耀之星」計劃、扶輪盃中學校際辯論比賽,還舉辦了學生領袖培訓課程等。

該社還不時捐贈物資給社福機構、基層社團組織、老人院和學校,透過這些行動支持基層社會服務。

 ▲舉辦青年活動服務社區青年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