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歲老校長退而不休 內地建希望小學

今年 91 歲的退休校長張欽燦,年輕時無心插柳之下投身教育界,耕耘數十載,桃李滿天下。早些年,張欽燦從教育火線退下後,積極推動在內地山區興建希望小學,繼續在教育事業的另一道路發光發熱。

戰時經歷 深明教育重要性

二戰時期的香港,人們生活顛沛流離。張欽燦當時正值求學階段,也無法接受完整的教育。這段經歷令他更加珍惜學習機會,深明教育對人的重要性。

初出道的時候,張欽燦曾在不同學校任教,至1958年加入剛成立的福榮街官立小學。他早前接受《龍週》專訪時憶述,在該校的5年是其教學生涯中最滿足和快樂的日子。早些日子,張欽燦應邀回該校擔任畢業禮主禮嘉賓,碰上數名舊生。雖然疫情下大家保持社交距離,卻無減舊生對他的熱情。大家都稱讚他當年對學生愛護有加。

事實上,即使學生畢業多年,只要有需要幫忙的,張欽燦都義不容辭。多年前,一位學生考上了港大醫學院,但家庭環境不利溫習,張欽燦二話不話,讓他住在自己位於醫學院附近的家,5年來沒有收取分毫租金。

張欽燦不望回報的付出,換來學生們對他的愛戴,福榮街官小校友會早年以他的名義成立獎學金。而最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疫情期間,每逢星期日,他家門口總會出現兩大袋食物,贈送人正是昔日寄居他家的那位醫科生。

▲1962年,張欽燦(左)與同事楊茂泰為福榮街官小開放日作準備

專挑最偏遠地方建校

1992年,張欽燦從校長一職退下來後,並沒有停下腳步,參與籌組並創立了香港高齡教育工作者聯誼會,通過舉辦各種活動鼓勵一眾退休教育工作者繼續參與社會事務,充實晚年。

2005年至2008年,張欽燦擔任高齡教工會會長。期間,他大力推動在內地興建希望小學,獲得會員和其他團體踴躍支持,最終在廣東、江西、貴州、四川四個省分別建成12所希望小學。

「十多年前,內地山區的孩子讀書很困難,我們就專門挑選最偏遠難達之地建校。」張欽燦說,每次興建新學校,高齡教工會都會派人前赴當地,與當地人洽談視察,他自己亦多次到訪。他認為盡力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教育團體應做的事。

▲張欽燦退休後推動建成12所希望小學
▲張欽燦仍保留著1960年代的同學通訊錄

教育是做人心的工作

張欽燦自1949年從師範學院畢業後,在小學任教多年,其後獲調升為教育司署督學;1985年,他回歸校園並擔任校長直到退休。嘗試過不同崗位後,張欽燦始終心繫前線教學,「做教育是做人心、做靈魂、做情感的工作,老師的真誠,學生能感受得到。」他認為小學階段很重要,因為小學生的可塑性很高,特別是高年級生,開始建立自我意識,老師更應在此時多關心孩子並向他們灌輸正確價值觀。

已屆耄耋之年的張欽燦,如今身體仍然硬朗,健步如飛。他和83歲太太居於港島南區一幢雅緻洋房的頂樓,即使沒有升降機,兩老每天上落樓梯毫無難度。張欽燦笑言,可能因為幾十年來都行樓梯,不知不覺間鍛鍊了良好體魄。他的養生之道是勤做運動,例如每天在天台步行約5000步,保持關節靈活。

▲張欽燦擔任福榮街官立小學畢業禮主禮嘉賓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Kowloon Post 龍週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