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區選,多名建制派資深區議員敗陣。九龍城區議員林德成在一番驚濤駭浪的激鬥下,終於在其所屬的紅磡選區成功連任。踏入2020年,第六屆區議會開始運作,林德成也立即馬不停蹄,繼續為民服務的步伐。
爭取區內增设智能停車場 舒緩違例泊車
「機利士南路及黃埔街有一大片重建範圍,我希望在重建過程中與各方面溝通協調,看能否興建一些設施給居民享用。我亦會爭取要求政府在推行強制驗樓、驗窗的同時,為街坊提供更多支援。」林德成接受《龍週》專訪時,一一說出他未來服務社區的大計。
林德成提出的一連串建議,並非為做而做,而是有實際需要。他舉例說,違泊問題在該區已存在多年,重建計劃提供了一個契機,可考慮在該處建造地下智能停車場。另外,在「驗樓令』、「消防安全令」下,區內很多舊樓都要維修,而不少業主是長者,因此他會向政府爭取更多資源,減輕這些街坊在修葺樓宇上的財政負擔。
除了著力處理大眾關注的社區事項,林德成更會多走一步,主動尋找並解決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問題,包括與義工一起上門為街坊修理電器、到大廈天台及平台清理垃圾等,可謂事無大小都照顧周到。「我們以『拼搏為民不停步』為口號,最重要是街坊住得舒適。」他說。
連續20小時 處理塌樓事件
從事地區工作超過10年,林德成遇到不少苦與樂,最難忘的是2017年機利士南路50號一幢超過60年樓齡唐樓崩塌的事件。
「我還記得當天凌晨2時15分,一位街坊來電,慌張地告訴我發生了塌樓意外。於是我立即起來換衣服,直奔事發現場。」林德成憶述,當時他感到十分突然,但很快便冷靜下來,想出一些方案協助受影響居民。
林德成趕到現場後,首先協助疏散肇事唐樓的住戶,並為他們安排臨時容身之所。然後林德成再回到塌樓現場進一步了解,跟相關部門商討善後工作,又向傳媒講解情況,連續20小時不眠不休處理事件。
「那次塌樓事件實在印象深刻,所幸的是無造成人命傷亡。」他說,當時一直忙前忙後,顧不上吃飯,當情況大致安頓好之後,才發現原來已過了這麼長時間。

家人支持工作無後顧之憂
林德成在07年開始接觸地區工作,由最初做義工到現時成為區議員,身份的轉變令他更加投入服務市民。每當區內發生突發事件,小至爆水管,大至塌樓,他都會馬上趕到現場,為街坊提供即時援助。
正因為對工作投入,林德成坦言對家庭有所忽略。「有一次,家人和我慶祝生日,吃飯時接到區內某處爆水喉的消息,吃到一半就要走。」他表示,十分感謝太太的體諒,並把家庭照顧妥當,才能無後顧之憂地服務社區。
「我有機會服務他人,就要盡力去做。」林德成說,看到區內每天都有改變和進步,他和團隊就會開心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