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閙得人心惶惶,作為中醫界一員,這裡要為各位普及一些知識。
發燒、咳嗽、痰多、喘促等,這是典型肺炎特徵。但當然,在潛伏期間的病患,也可以沒有甚麼病理表現。中西醫對於治療肺炎的最大分別在於:中醫不追求獨一種特效藥,我們追求的是每一位病人都是個人化的治療,按情況也許是同樣的藥方,也可以同樣的病,不同處方。
坊間有許多有關中醫的傳言,例如服用板藍根可以預防肺炎就是錯誤的觀念,它可用作清熱解毒及紓緩喉痛不適,但不宜經常食用,否則可出現致寒性的副作用,反傷身體。有說以煲醋薰蒸家中,其幫助不大,酸度亦未能殺菌消毒。
如果尚無感冒症狀,可以試用以下食療:北蓍蜜糖水,北蓍三至五片、蜜糖三四茶匙、百合三錢;將以上材料加入熱水,焗約15分鐘即可飲用;可以補肺固表,預防感冒。如出現輕微感冒的狀況,如稍見鼻水、低燒等,這種高危時候就不要考慮食療了,建議盡早診治,預防疾病的進一步傳變。
中醫理論中有「疫厲邪氣」一說,專指一些極具傳染性及發病迅速的疾病,除了會侵犯體虛氣弱的人以外,健康人士一旦接觸到病源,也容易染病。然而我們也認為「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意指當人體有足夠的正氣,便有足夠的抵抗力來對抗外邪。當然注意飲食、適量運動、建立規律的作息,也是防病最基本的一環了。
蔡梓銘:香港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