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對立法會議員、西九龍家長聯會主席鄭泳舜而言有點特殊。他在區議會選舉中勝出,當選深水埗區議員;同一年,他也成為 「新手爸爸」 。
長期扎根深水埗這一基層社區,鄭泳舜感觸很深。在低收入家庭與中產階級中間還有一群人,他們可能是年輕家庭,以每月兩萬元上下的人工養育一個甚至幾個小朋友。高昂的補習班及遊學等費用,往往對這類家庭而言難以承擔。
每至暑假,鄭泳舜做家訪時總能見到一些小朋友在家無所事事、整日看電視,新移民家庭則大多返鄉, 「兩個月的暑假時間被白白浪費掉了,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時間做一些事?」由此,五六位與鄭泳舜想法相似的家長一起成立了西九龍家長聯會。

暑期學堂助小朋友發掘興趣
聯會由暑假學堂英文班開始, 「在深水埗,小朋友的英文學習是很大問題。」於是,鄭泳舜在時任中文大學英文系助理教授的梁頌康的建議下,組織了第一次為期3日的英文課程,每人僅收費200元。
梁頌康提倡的授課方式一改往日語法學習的嚴肅刻板,以遊戲類輕鬆愉快方式進行,將學生置身於不同情境當中,如飯堂、課室等,營造全英文交流的語言環境和機會。
課程一經推出就受到家長及小朋友歡迎,爭相報名。於是第二年課程擴大,授課老師既有固定的,也有不少在外國唸書的學生,趁暑期返港為聯會做教學義工。
經過幾年發展,暑假學堂逐漸成熟,更由英文課程擴展至數學、繪畫、手工藝及西班牙語等課程,每年基本有約400至500人報名, 「最高峰時我們曾有100多個班,今年也開設約70個班。」在鄭泳舜看來,課程的意義在於讓他們先發掘自己的興趣點及特長,之後再慢慢培養。
每年8月末,暑期學堂都會舉行結業典禮,邀請所有課程的老師、學生及其家長參加。鄭泳舜接受《龍週》專訪時回憶,最打動他的是每當有小朋友上台表演或領獎,坐在台下的家長都會一臉興奮地用手機不停拍照。 「可能我們的暑假學堂辦得不是很完美,但社區卻非常需要。」鄭泳舜感嘆說。
20個家庭 「做一天上海人」
在暑期學堂之外,參觀類的親子活動亦是聯會重視的部分,過去就曾到訪大館、科學館等地。今年7月,聯會將首次走出香港,攜20個基層家庭前往上海,以科技為主題舉辦7日6晚的親子夏令營,每人收費不用2000元。
當中,最特殊的環節便是 「做一天上海人」:本港家庭將到上海學生家作客,與他們相處一天,包括跟隨他們出街、做飯等,親身體驗普通上海人的生活。活動報名十分火爆,人數遠超預期。
鄭泳舜稱,是次夏令營有兩個目的:一,鑒於不少基層家庭較少機會坐飛機出遊,前往上海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去更多接觸不同社會;二,上海是內地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不少小朋友及家長從未去過內地,可以通過此行看一看內地最新的發展。

籲政府加大基層教育資源
「我們只是做了很小的一部分,畢竟我們能力有限。」鄭泳舜慨嘆,現時社區需求非常大,但社會卻沒有相應的資源投放進來,供需無法平衡令他感到痛惜。
「我常看到一些小朋友在劏房裏,從早到晚的看電視。」鄭泳舜說,部分小朋友因資源缺失而喪失接受更好教育的機會,這並不公平。他呼籲政府重視基層教育資源仍不足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