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夠練成十八般武藝,出人頭地。但對基層孩子來說,要發展個人興趣卻可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成立於2015年的音樂堂慈善基金會是本港少數具規模的音樂義教平台,致力幫助貧困家庭小朋友獲得平等的音樂發展機會。
基層兒童不知色士風為何物
「我在電視上看到有人吹色士風,覺得很有型,很想學,結果真的有機會學,很開心!」11歲的養泉於一年多前通過一間非政府機構報讀了音樂堂慈善基金會的免費色士風課程,自此開啟了音樂之門。他和《龍週》記者分享時仍然不無興奮。
養泉來自深水埗一個基層家庭。今年9月便升中的他說,最初在電視畫面上看到色士風,只知道它外表好看,音色優美,卻不知道這種樂器叫什麼名字。
「我們經常聽說基層孩子輸在起跑線,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機會,甚至他們連自己有什麼興趣都不知道。」音樂堂慈善基金會創辦人之一的高松傑接受《龍週》專訪時說。

受惠小朋友逾300人
高松傑在18年前與夥伴張志仁合作開辦音樂學校—音樂堂,致力在社區推廣色士風,其後成立音樂堂慈善基金會,希望讓社會上不同階層的孩子都有機會學習音樂。他表示,在成立基金會之前,音樂堂已有一支義工隊為不同群體義演。第一次演出是在廣華醫院,大約12名義工吹奏
色士風,為病人帶來心靈安慰和紓緩。後來,他們想到以義教形式進一步擴展慈善事業。
基金會以深水埗作為起點,為基層兒童開辦免費色士風課程,繼而將服務延伸至油尖旺、九龍城和灣仔。前年基金會更推出全港首個義教手機APP,以招募更多義教老師,務求惠及更多基層兒童。「我們的目標是將這項服務推廣至全港18區,希望形成一種文化。現在除了基層兒童外,我們的學員也包括少數族裔和輕度智障兒童。」高松傑說,至今受惠兒童已有逾300人。
齊吹色士風破世界紀錄
家住石硤尾、11歲的彩娜兩年前開始參加免費色士風課程,她是課堂上表現最出色的學員之一, 「我自小對喜歡音樂感興趣,而色士風這種樂器比較特別,所以很想試。」她說,吹得好的秘訣是多加練習。
高松傑表示,學員用心學習令他感到欣慰。以彩娜為例,不但有天分,還勤於練習,所以獲選為班長,作為其他學員的榜樣。與此同時,基金會也希望學員做到「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經常為他們爭取演出機會。

去年12月,基金會成員就與100多名市民齊集理工大學,攜手創下在同一時間內最多人學習色士風的世界紀錄。有份參與的養泉和彩娜表示該次經歷十分難忘。
「培養小孩子成長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實踐,無論在音樂上或個人成長上都有很大幫助。」高松傑說,基金會為不同群體提供義演服務,一來是為了回饋社會,二來可讓小孩子學以致用,同時訓練膽量。

籲政府改善兒童發展政策
早前有調查指,本港近6成基層兒童因經濟問題而沒有參加興趣班。高松傑小時候家境不佳,對此感同身受。因此,基金會在每年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發表前都會建議政府為基層兒童提供資助津貼,讓他們也能得到適當的身心發展。
高松傑強調,基金會只是啟蒙者,長遠必須靠政府政策的支持,才能幫助孩子啟發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