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朝之後 長安不再做首都

長安是世界歷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稱。周、秦、漢、隋、唐等十多個朝代建都於此,因此在漢、三國、晉等朝代將長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稱為 「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漢朝與唐朝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一千二百年。

有一個觀點認為與關中平原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的惡化有直接的關係。除了戰亂造成的城市破壞、人口流遷外,生態環境也是不能不仔細審視的。關中之所以失去國都地位,主要還是長安城被徹底毀滅的結果,是長安城毀滅後關中生態環境惡化的結果。關中生態環境的惡化不是一朝一夕之故。隋唐兩代三百餘年,關中地區人口大量增加。長安在它發展的頂峰時期擁有將近百萬的人口,在其發展的極盛階段一直充當着東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僧侶與商人的到來。但是需要支持這龐大的人口是需要極大的資源。所以黃土高原開發過度,森林急劇消失,天然植被大量減少,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下降,水旱災害不斷出現,導致這片土地再也不能支持這麼多人口生活。

1311QC006_
▲長安城大明宮遺址
1311QC004_a
▲宋朝經濟盛極一時

不過最多人支持的一個論點是戰爭破壞了這片土地。唐末以來的戰亂毀滅了舉世聞名的長安城,也使往日富庶的關中地區變得千瘡百孔。這樣一來,長安已不如洛陽、開封,關中也不如中原。五代時期是多事之秋,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長安城既已毀滅,關中又如此殘破,當然不如定鼎中原,在洛陽或開封建都。正因為如此,五代時長安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下降為一般性的地方都會。五代以後,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東部地區成為歷代關心的重點。另一方面,關中地區恢復的速度很慢,到宋元時,依然是殘破的景象。宋代西北用兵,關中之民 「畜產蕩盡」、 「十室九空」。可見北宋時關中地區尚未復甦。以及金人佔據關中,長安一帶再遭受兵燹。+

1311QC003_.jpg
▲唐末以來的戰亂毀滅了舉世聞名的長安城

詩人李獻甫在《長安行》中寫道:「長安大道無行人,黃塵不起生荊棘。高山有峰不復險,大河有浪亦已平。」在這種情況下,統治者自然就不會在關中建都了。宋元明清時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轉移,西安下降為西北地區的軍事重鎮。換而言之,正是隋唐三百多年關中地區人口的大量聚集繁衍造成了土地承載達到飽和,大量的開發導致了一系列自然災害,反過來削弱了關中自我補給的能力,水利等方面也出現了荒廢到了宋代。

1311QC005_
▲現今的西安是陝西省省會,是國家中心城市之一

e79fa5e58fb2qrcode

  • 知史,顧名思義就是知道歷史。歷史不單單是教科書中的王侯將相、治亂興衰,也是我們先祖的生活與文化沉澱,更是一個個精彩而有溫度的故事。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