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館 從珍品感受古代奢華

讀萬卷書不如萬里路,學歷史不如逛博物館!想了解古代地中海及中東地區的精英階層擁有的奢侈品,由現在起至9月3日,可以到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專題展覽廳及一樓大堂,投入公元前900至前300年的「奢華世代」。

位於尖沙咀漆咸道南的香港歷史博物館,前身是市政局於1962年在大會堂成立的 「香港博物美術館」。此館在1975年一分為二,分拆為 「香港藝術館」和 「香港博物館」。香港博物館初時租用尖沙咀星光行為館址,1983年遷往九龍公園臨時館址。由1998年4月1日起,此館易名為 「香港歷史博物館」並於同年7月遷至現址。

在公元前900至前300年期間,古代地中海及中東地區各式的宮殿、花園林立,由富有的統治階級擁有,他們生活奢華,為彰顯社會地位,從印度購入金屬器物、石浮雕、象牙、寶石與珠寶等珍貴的華麗物品。這些物品最近由大英博物館籌集,總共有210件,並以香港為首站展出,為觀眾呈現當時的奢華盛世。

除了 「奢華世代」展覽外,香港歷史博物館還有常設展區,以 「香港故事」為主題,通過逾4,000件展品、750塊文字說明、多個立體造景及多媒體劇場,配以聲和光的特殊效果,栩栩如生地介紹香港的自然生態、民間風俗及歷史發展。展區共有8個主題,順序為自然生態環境、史前時期的香港、歷代發展:從漢至清朝、香港的民俗、鴉片戰爭及香港的割讓、香港開埠及早年發展、日佔時期及現代都市及香港回歸。
1322QC004_

文字圖片作畫 融入世界文化遺產

1972年,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旨在保護對全人類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中國於1985年正式加入公約,從1987年至2017年成功申報52項世界遺產,其中文化遺產佔36項,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則佔4項。

想通過文字和圖片了解各項文化遺產和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由現在至8月12日,可到位於尖沙咀海防道九龍公園的香港文物探知館參觀「中國世界文化遺產30年圖片展」。

香港文物探知館前身是約建於1910年的前威菲路軍營S61及S62座。政府在1967年收歸這片軍事用地,用作文娛康樂用途。自1983年開始,該兩座建築物用作香港歷史博物館的臨時館址,直至1998年啟用尖沙咀東部的新館為止。

1322QC009_

一枝毛筆傳承歷史

中國文房四寶即紙、筆、墨、硯,當中的筆,正是毛筆。

據傳,毛筆早在商朝就已經出現,秦國將軍蒙恬以柘木為管,鹿毛為柱, 羊毛為被。直至戰國末年,蒙恬在鎮守北方時,見匈奴以獸毛沾顏料繪圖,加上前方戰況告急,才改篆刻竹簡由絲卷書寫軍情。由此聲名大噪,並由史官記於史冊內。故後世製筆業奉蒙恬為始祖。

想更深入了解毛筆,可到位於土瓜灣道明倫街22號A地下的香港毛筆博物館參觀。

該館是慈善性文化事業單位,其宗旨是為促進教育、負責毛筆購藏、修復、研究、展出,以及傳達毛筆可以反映人類的精神和物質文明及生活環境的實物遺存, 以供研究、教育和欣賞之用。

1322QC010_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Kowloon Post 龍週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