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孚新邨是九龍荔枝角的一個老牌大型屋苑。美孚新邨始建於1966年,完成於1978年。整個屋苑共有8期,共99幢,所有屋苑樓高20層,單位超過130000個,可供7萬多人居住。在1970年代,由於新邨設備完善,鄰近配套設施齊備,也是當時中產階級所憧憬的理想居所。
新邨的舊址原係美國美孚公司的油庫。1920年代,美孚公司在荔枝角興建了一個佔地超過200萬平方呎的油庫,設有4個油鼓,用於儲存供應香港及華南地區的汽油。1951年中國政府接收美孚公司在內地的業務。1960年代,九龍市區的土地不敷使用,港府為修築九龍通向葵涌的公路,提出以優惠條件收購油庫部分土地,美孚公司接受港府要求,並將油庫剩下的40畝土地發展成為私人屋苑。
1965年美孚等發展商成立美孚企業有限公司,專責項目規劃及營造工作,又聘請 「王董則師樓」負責項目發展,聘用王顯麒為認可建築師,由 「新昌營造」負責興建工程。動工時更請得港督戴麟趾主持奠基禮。美孚新邨第一期動工時,正值1967年港英政府鎮壓工人運動,當時英資公司擔心中國收回香港,紛紛賤賣在港物業,其他發展商亦停止物業開發。但美孚新邨的發展仍然持續。1968年第一期入伙後,發展商將第一期所得資金投放於第二期建築項目上。第一期推售時,每平方呎只售60多元,至最後一期發售時,呎價已達250多元了。

香港房屋發展的新里程
美孚新邨可說開創了香港私人屋苑開發的先河。整個新村動用資金達5億港元以上,當時堪稱為天文數字,也是全港首個設置中央石油氣系統的屋苑,其地底喉管網絡是全球其中一個規模最大的系統。屋邨的自給自足的住屋環境概念,更是日後本地大型屋苑及政府樓宇的仿效對象。邨內每期樓宇都設有平台,大部分平台是相通的。美孚八期自成一區,每期平台上各有一景,如第一期有美新園、二期有豐年台,三期有九如台、四期有飛馬廣場、五期有寶鼎台、六期有雅翠園、七期有萬事達廣場、八期有八德園,合稱 「美孚八景」,也為居民提供了更多活動空間。儘管新邨設施一應俱全,但荔枝角焚化爐問題曾長期困擾新邨的居民,當中尤以第二、三、八期最為嚴重,居民為此要關閉窗戶。為解決此問題,政府在1990年關閉荔枝角焚化爐,把九龍區的垃圾送往九龍灣垃圾站。美孚新邨展示了戰後香港新一代對居住要求的提高,也為本港房地產翻開了新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