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市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但公營街市環境不佳等問題存在多年,卻一直未得到政府正視。直至今年初的《財政預算案》,當局才提出預留20億元,為全港公營街市進行翻新工程。現時在九龍有20多個公營街市,居民和商販均期望街市環境能盡快得到改善。
夏天酷熱最難熬
位於觀塘多用途市政大廈內的牛頭角街市,內裏空間寬敞,即使沒有冷氣也尚算通風,但對於一年四季都在裏面工作的商戶來說,一到夏天就會汗流浹背,實在是百般滋味。江先生在牛頭角街市經營豬肉檔已十八年,他的檔口位於街市上層,靠近熟食中心,最大的心願就是街市可以盡快加裝冷氣。
「夏天真的很難頂,我這邊的通風已算不錯,但一過攝氏三十度就熱到不得了,顧客都不願逗留多一會,肉都容易變壞,夏天的生意起碼少一半。」江先生向《龍週》記者說,曾經想過自行安裝冷氣,但因為牛頭角街市是舊式街市,最初興建時沒有預計要裝冷氣,擔心電力不足,因而打消了這念頭。
根據立法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全港百分之六十八的公眾街市至今仍未安裝冷氣系統。單是九龍,大約百分之七十街市沒有冷氣,只有百分之十五街市的熟食中心有安裝冷氣。

十年斥億改造街市面貌
有見及此,政府在今年初的《財政預算案》提出預留二十億元推行十年「街市現代化計劃」,為食物環境衛生署轄下的公營街市進行冷氣安裝、翻新等工程。食環署已就此成立專責隊伍,全面檢視現有約一百個公眾街市的情況,以更有系統地改善街市設施和管理,包括展開空調系統安裝和各項翻新工程等。
值得注意的是,雖說這一計劃由政府推行,但按照目前的準則,食環署轄下的街市要加裝冷氣系統,需獲得百分之八十租戶同意,使決定權落在小商戶手中。現時全港各區已有十一個街市達成安裝冷氣的共識,其中大圍街市安裝冷氣及改善工程計劃已提交立法會,若順利獲通過撥款,可望今年底展開為期十八個月的工程。
上個月,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特地前往大圍街市視察,了解改善工程計劃。陳肇始其後向傳媒表示,大圍街市在安裝冷氣期間需要關閉八個月,租戶在該段時期以及完工後額外兩個月能獲得租金豁免。而大圍街市會成為政府的參考個案,研究將街市重新設計和規劃,包括重整攤檔、提升排水渠、消防、電力及無障礙等設施,以及進行各項為符合現行法例規定的工程,全面改善經營環境及增加人流。
資料顯示,十一個達成共識安裝冷氣的街市當中,有四個位於九龍,分別是瑞和街街市熟食中心、牛頭角街市熟食中心、花園街街市熟食中心,以及牛池灣街市熟食中心。
搞好衛生緊要 市民支持
大部分接受《龍週》記者訪問的九龍區市民對街市現代化計劃都表示支持,並抱很大期望。家住旺角亞皆老街的寶姐,其住所附近就是舊旺角街市的所在地。她說,以前舊旺角街市未關閉時,偶爾會進去逛逛,「入面很少人行,貨品選擇不見得很多,路邊攤檔較便宜,反而更吸引。」
作為普通小市民,寶姐坦言,比較喜歡幫襯露天攤檔買餸,主要是貨品種類繁多,而且價格相對便宜。但對於當局投放資源改善街市環境,她亦有所期望:「在室內有瓦遮頭、有冷氣,讓街坊舒舒服服買嘢當然最好不過,搞好衛生環境都好重要。」
關閉檔口期間 商戶手停口停
相比普通市民,一些九龍區公營街市的商戶卻憂慮,雖然街市進行安裝冷氣工程期間,租戶可獲當局豁免租金,但無可避免會影響到生意。
「我們就加裝冷氣的事傾了很多次,但因為工程期間要停業九個月,這段時間雖然唔使交租,但手停口停,無收入的日子對一些商戶來講是很困難的,尤其有的人仲要供樓,加上各樣生活開支,實在唔容易。」在牛頭角街市經營菜檔的莫先生表示,如果可以的話,希望政府能為商戶提供免息貸款。
莫先生補充說,雖然加裝冷氣的工程費用由政府來出,但以後商戶的用電成本就會提高,「裝了冷氣,以後我們細舖位租戶每月要交多大約五百元電費,賣鮮肉的較大的舖位要交一千元,還未計日後的維修費。」
但他也同意,由於他的舖在地下果層,樓底夠高,比較通爽,但上層熟食中心的確好悶熱,若能加裝冷氣也是好事,可增加人流和生意。
公眾街市空置率高 經營能力受關注
目前,由食環署經營的公營街市數目較其他營辦機構的多。然而,鑒於經營環境欠佳、管理不善,以及來自其他街市設施及零售商戶的競爭激烈,近年食環署轄下的公眾街市空置率偏高,其經營能力備受關注。
立法會文件指出,過去大約10年,食環署採取過多項不同措施提升街市租用率。這些措施包括降低長期空置檔位的競投底價,以及引入更多元化的服務行業攤檔。自2008年起,公眾街市的整體租用率有所改善,但2016年的空置率仍然維持在9.1%的高水平;截至2016年年底,更有9個公眾街市的空置率超過30%。
加大電壓講足四年無定案
觀塘區區議員顏汶羽接受《龍週》訪問時指出,以牛頭角街市為例,大約有一成多的空置舖位,原因並不是無人租,是因為這些舖位沒有電,根本不能租給人做生意, 「有些街市在二、三十年前建成,隨着近年發展,有些舖位加多了電燈、雪櫃等設備,耗電量大了,整個街市的電力需求增加,導致部分舖位唔夠電用。」
顏汶羽說,若撇除這些沒電供應的舖位,其實整個觀塘區的街市空置率不算高。而針對這問題,只要在街市加個火牛房,就可以讓這一成多的舖位有電供應。「加個火牛房這麼簡單的事都拖這麼長時間,政府不是沒有錢,亦不是商戶和市民不想做,而是太官僚。」他說。他慨嘆道,由2014年開始,大家已在討論加大電壓的事,但到現在都未能成事,單是火牛房應該安置哪個位置都沒有定案,各部門之間你推我讓,反映政府對改善街市的決心不足。

議員憂房委會、領展壟斷街市
據立法會資料顯示,截至2016 年底,九龍區有超過50個街市,當中27個是食環署轄下的公營街市,其餘20多個則分別由房屋委員會和領展管理。
顏汶羽指出,單計觀塘區,目前只有幾個規模較大的政府街市,包括牛頭角街市、瑞和街街市、宜安街街市和鯉魚門街市,難以應付該區70萬人口的需要;而安達邨、安泰
邨、秀茂坪邨和寶達邨,加起來有20 萬人口, 卻連一個公營街市都冇,實在說不過去。
他認為,公營和私營街市本來有互相平衡的作用,彼此可以有良性的競爭,但近年公營街市不濟,逐漸出現領展或房委會的街市壟斷的情況, 「公共服務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
是平衡市場,政府有責任打破這個壟斷的局面。事實上,過往食環署停建公營街市的做法並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