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彥:小郵票 大道理

問時下年輕人有什麼嗜好,聽到的答案可能多是打機、睇YouTube之類。若有人說集郵,得到的反應可能是:哇!咁老土?

可別小看一枚枚小小的郵票,自小熱愛集郵的陳文彥(Calvin),就是憑它創立了自己的事業。自小愛集郵 旺角開店

旺角的好旺角購物中心是各類懷舊收藏品尤其是郵票、錢幣的集散地,乘電梯到三樓就可以發現 「博彥收藏」。店面雖小,卻蘊含着店主陳文彥的創業夢。

「我儲了卅年郵票啦!自小受媽媽影響而鍾意郵票,當時自己儲錢,見到出新郵票就去郵局排隊,呢度(好旺角)都成日來。」

郵票有貴有平,集郵也有分範疇,有人喜花鳥蟲魚,有人愛人像,Calvin則偏好香港早期的郵票,維多利亞女王、愛德華七世的肖像郵票,都是他的收藏品。將興趣變為工作,是他多年心願。

「以前有正職,就兼職在網上買賣,一直有想(開店),但本來是想退休先做,早兩年踏入40歲,事業到了瓶頸位,不甘心打死一世工,怕到50歲又無魄力,想挑戰下自己,所以決心提早圓夢。」2016年,Calvin全職投入郵票錢幣事業,並開設實體店。

螢幕快照 2018-03-05 下午12.03.37
▲陳文彥在旺角開設了專做郵票錢幣的 「博彥收藏」

建本港最大網絡交易群組

外行人不懂,買郵票除了郵局,還可去哪買?Calvin話相比以前,現在渠道更多:「第一有我們這些店舖,第二有拍賣會,每年亦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郵展,另外還可以上網,例如Facebook、eBay等。」提起Facebook,就不能不說Calvin在2014年創建的首個Facebook專門買賣郵票群組,發展至今,群組已逾4000成員,2015年成交量逾十萬,超越大型拍賣網,可說是本港目前最大、最活躍的郵票交易群,成員除了港澳台,就連北美、德國都有。

286QC001_
▲陳文彥設立的「香港中國澳門台灣郵票買賣交流群」

原來群組成立也有段故事。「起初我也是在別人的Facebook上買賣,經常發帖,又多問題,結果就時常被禁言,我就覺得為什麼要受氣呢?你唔畀我講,我就自己開組講,並厚住臉皮咁加下之前買賣識的人、加下朋友,本來是半玩半做,沒想到1至2年就發展到3000人,算是意外收穫!」Calvin說。

香港郵票市場始終有限,Calvin之後拓展內地市場,在去年設立微信群組交易,想不到成效也不俗。

「香港少人用,但內地流行微信交易好耐,起初成員也不多,成交量得幾千,現在穩定了,群內成員爆滿。群組定期拍賣,至今已進行了76期,每期拍賣維持到萬五至二萬元交易,有時連拍賣行都會委託我們幫忙。」

Calvin更想出線上線下結合的方法,網上交易,可到其店面交收,內地快遞亦可,因限制少,資金運轉快,有時兩三天便可完成一單生意。不過網絡發展雖是大勢,他卻不認為會取締店舖:「如果是幾十萬的貨,你始終唔會敢在網上買賣,實體店有存在價值。」

創業艱難靠決心

一枚小小的郵票,價值在哪?Calvin解釋有兩方面:「一是收藏價值,可能是人送的、有紀念意義的,自己喜愛的話就無價啦!另一方面是投資價值,其實同股票、樓市一樣,低買高沽。」

他分享了一個小故事:「有位中二男生,買了100張郵票,總值2000元,之後他看準機會以3000元一張賣出去,賺了30萬,當然這些事不會日日發生,但郵票點平都不會變成零。」從郵票學習投資之道,創業卻要靠摸索,Calvin坦言:「我開這家店前,和人合作搞過網站、補習社、健康產品,就連這店的舖位都搬過三次。」抱着 「力不到不為財」的態度,Calvin的生意一步步穩定發展,但他寄語年輕人勿過早創業:「除非好有能力、人脈,不然會很困難。」

286QC012_
▲1891年香港開埠五十周年紀念郵票,當時吸引很多人搶購,秩序大亂,造成傷亡
286QC014_
▲(上)1934年滙豐銀行發行的50元紙幣,又稱 「飛輪」;(下)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