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都患有「畏冷症」,連夏天在冷氣房內都會覺得寒冷,更遑論冬天的天寒地凍。中醫指出,女士畏冷有分泌失調、新陳代謝機能衰退等多方面因素,但只要記住以下五大保暖妙招,就可以擊退寒冷,禦寒保暖。
1.攝入含熱量的食物
動物的肝臟、牛羊肉等富含豐富的脂肪,而且產熱也多,女性在冬季適量吃一些這類食物,可以給身體補足熱量,抵抗冬季的嚴寒。此外,日常多補充維生素E。維生素E能促進末梢神經的血液循環,不過效果比較緩慢,需要持續服用3個月才有效果。
2.熱水浸泡
睡前用熱水局部泡手、腳,不但可以促進血管末梢的循環,改善女性怕冷的現象,還有助睡眠。在熱水中加入米酒和薑片(熱水和米酒的比例1:1),效果會更佳,但須注意皮膚敏感者要慎用。
3.曬太陽取暖
經常曬後背,可以獲得更多的陽氣,特別是大椎穴(低頭時,後頸部最突出的骨頭下方就是大椎穴),「吸熱」效果更佳。可以穿比較薄的衣服來曬太陽,這樣身體會更易獲取熱量,並把吸收到的陽氣以最快的速度運送到全身。
4.穴位按摩
按揉陽池穴(在手腕背面的中央點上)可以保暖。可以用中指按在另一手的陽池穴上,也可以用兩隻手的陽池穴互相摩擦生熱,當陽池穴受到刺激就可以溫暖至全身。
5.加強運動
體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血液循環不流暢導致。因此要堅持每天做必要的運動,促進體內血液循環,體寒就會得到部分改善。最好每天堅持做2次運動,每次約30分鐘;市民亦可按個人體能而做適量運動,千萬不要勉強自己。上班族可以利用上班時間進行運動,如上下班時每天堅持步行一段路程等,這也會獲得很好的效果。
冬天穿衣三要訣
最近天氣寒冷,市民都會「盛裝」出行,以免被寒氣入侵,.涼生病。其實冬天穿.大有學問,並非穿得越厚越多就越能保暖。中醫提醒,冬天穿衣要緊記三大要訣;只要緊隨該三要訣,就可以正確保暖。
上段要緊:口罩圍巾不能少
人體熱量大部分從頭頸部散發。頸部受寒可能引發血管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所以在寒冷日子一定要戴圍巾或穿高領衫,不要讓脖頸暴露在外。出門最好還要戴上口罩,這不僅可以保暖,而且能保護呼吸道,令其免受病菌侵襲,預防呼吸道疾病。
中段要燥:內貼中鬆外收口
很多人認為多穿衣服就能保暖,其實把自己包裹得厚厚的也不一定暖和,還會顯得笨重。中醫指,在寒冷的天氣,穿衣服最好分層次。其口訣是:內貼中鬆外收口。即內衣最好要柔軟貼身,這有助於增加保溫性。中層的衣服吸濕性要強,不要過緊,保持乾燥,否則不但不利於保暖,還會減弱抗寒能力。而外套一定要防風,最好在領口、袖口、腰部、腳踝處有收口的設計,可以防止冷空氣趁虛而入,造成熱量散發。
下段要鬆:鞋襪最好要稍大
冬天的鞋襪可以適當穿寬鬆一點,因為人體毛細血管在冬天處於收縮狀態,如果鞋襪過緊,壓迫腳部,會影響腳部的血液循環,使腳變得更冷。很多女性穿過緊的靴子,結果腳部未覺溫暖,反而變得更凍就是這個道理。另外,冬天鞋子的尺碼應選擇稍大一些的,最好是墊一雙棉鞋墊後,腳部活動還有些空間。另外,最好選擇鞋底較高的,這樣可以隔開冰冷的地面,有助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