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的職能一向以諮詢性質為主,但近年政府開始視區議會為地區事務上的重要夥伴,不斷強化區議會在地方行政方面的角色,讓區議會參與管理地區設施。過去幾年,九龍各區議會就成功通過舉辦不同文娛藝術活動,豐富了市民生活。
黃大仙表演計劃 予街坊顯所長
「今年踏入第九個年頭了,這項目已經成為我們黃大仙區的品牌!」黃大仙區文娛協會幹事鄭惠儀口中的項目,是黃大仙區議會於08年開始撥款支持的「黃大仙社區藝術演出計劃——賞心悅目星期二」。
該計劃旨在予區內街坊一展才華的平台,粵曲、中西樂器、歌唱、舞蹈、話劇、武術、魔術、廣播劇等,包羅萬有;演出者則來自不同背景,不分年齡,有中、小學生,有中年人,也有長者,齊齊在社區舞台上盡顯所長。
「我們聽到不少學校反映,他們的學生學了樂器、跳舞,卻找不到演出平台,而我們這個社區藝術演出計劃正好給他們提供演出的機會。」鄭惠儀接受訪問時,流露出對這個黃大仙區品牌的自豪感。她指,計劃推出多年,居民一直踴躍參與,而且規模越來越大,至今已有過千支表演隊伍通過這平台表演才藝,「小小的表演場地,為居民帶來歡樂,觀眾看得開心之餘,表演者亦獲得滿足感。」活動的背後,當然有賴區議會撥款支持才能持續。
鄭惠儀說,「賞心悅目星期二」於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二舉行,主要在可容納300多人的社區會堂進行。在每次為時兩小時的活動中,大會安排約20支隊伍演出,每次都有評審在場,挑選出優秀的演出者,參加每半年舉辦一次的大匯演。
鄭惠儀表示,該計劃很成功,不時有其他區的區議員向他們徵借表演者,而他們亦應邀參與一些黃大仙區以外的演出,例如最近就在政府舉辦的一些活動上表演。
油尖街道繪立體畫 洗滌市民心靈
有人說,藝術館就像樹木,是一個城市的肺部,閒時觀賞藝術品,有助繁忙的都市人從每天營營役役的工作生活中得到喘息機會,把心靈沖刷一番。然而,要在忙裏找到這份閒情亦非易事。有見及此,油尖旺區議會索性將藝術搬到熙來攘往的街道上,分別在尖沙咀清真寺旁邊、柏麗購物大道中段,以及油麻地眾坊街的露天階梯披上亮麗衣裳,讓藝術滲入市民日常生活中,同時成為熱門的打卡景點。

這些樓梯的立體畫作採用了不同主題,讓市民猶如置身大自然環境──在小橋流水旁欣賞姿態優雅的天鵝、在草地上聽着幾名音樂家jam歌,還可走進大片花海,被鬱金香、薰衣草、玫瑰、向日葵包圍着,彷彿花香撲鼻。
「挺好看,挺特別的,讓人很驚喜!」來自天津的遊客于小姐來港遊玩3天,在柏麗購物大道逛街時恰好看到樓梯畫,馬上拍照留念並放上社交網站,推薦給其他朋友。
一手策劃這樓梯畫藝術項目的本地藝術家林旭輝,在其作品正式向公眾亮相時表示,樓梯畫以「城市綠洲」為主題,旨在把正能量帶給社會,並以推廣多元化藝術至全港18區為目標。
支持社區 組織行善
區議會一向關注民生需要,亦經常撥款支持各社區機構展開相關項目,其中以深水埗為基地的慈善機構深青社,就與深水埗區議會合作無間。
深青社職員劉婷婷告訴記者,作為一間規模不大的社區組織,能夠得到區議會在撥款和行動上的支持十分重要,這有助他們接觸到更廣闊的市民層面。
劉婷婷表示,深青社最近還獲深水埗區議會批出撥款,在區內數個大型街市推行「食物安全『深』入民心計劃」,向市民和商販宣傳食物安全知識。「我們將以擺街站和展覽等方式,以及親身到街市與商販接觸,介紹食物安全的知識和重要性。」她說。

榕樹頭文化再現江湖
值得一提地是,榕樹頭講故佬、廟街相士、街頭賣藝者、口水歌王……本港昔日「平民夜總會」的熱鬧盛況,在九龍區議會推動下,透過舉辦第一屆「油麻地榕樹頭節」,也於三年前開始重現。
榕樹頭節在油麻地榕樹頭公園舉行,市民除了可以欣賞到舞獅、中國雜耍、人手撕紙、捏麵粉公仔等表演和手工藝,也可以免費大玩經典攤檔遊戲和品嘗糖蔥餅、龍鬚糖等懷舊小食。
而榕樹頭節的重頭戲之一是「生果格蘭披治大賽」,讓市民更真切感受上世紀40、50年代果欄的獨特風采。賽事地點就在一街之隔的炮台街玉器市場外,參賽者以年輕人居多,他們都悉心打扮,以調皮孫悟空、嬌俏女僕、勇猛鋼鐵俠等不同造型亮相,鬥快將以前果欄用來搬運生果的木頭車推往終點,吸引大批街坊夾道圍觀,氣氛熱烈。
該活動的主辦機構油麻地街坊福利事務促進會表示,希望通過活動展示本港獨特的文化,讓老一輩市民重溫舊日情懷,並使年輕一代及旅客認識歷史悠久的油麻地社區。所以,榕樹頭節不僅讓街坊高興地吃喝玩樂一番,更重要是留住一份人情味和歷史回憶。
在活動期間,有在廟街開檔多年的占卜師傅,於場內免費為市民及遊客以靈雀占卦,希望與街坊多交流,增進大家對這種傳統占卦術的認識。另外,在油麻地專營船上用具的木店東主,則化身榕樹頭講故佬,特別設置攤檔介紹船上專用木具,講述油麻地水上人家的歷史。
據悉,自油麻地避風塘消失後,艇戶人數減少,木具生意日漸式微,但隨着近年流行懷舊復古,不少市民都對纜尖、律囉等木製品感興趣,榕樹頭節正好提供一個機會,讓街坊重溫油麻地歷史。

大角咀廟會推動社區和諧
已舉辦了多年的「大角咀廟會」,在今年已經踏入第十三屆,由旺角街坊會和油尖旺民政事務處合辦,油尖旺區議會是贊助單位之一。大角咀廟會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振興本土經濟和推動本港旅遊業,並邀請區內團體、青年、學生和少數族裔人士參與,希望能融合不同種族、社群及界別的人士,促進相互了解,共建社區和諧。
廟會節目豐富多彩,除了熱鬧的巡遊、時裝表演、懷舊金曲、舞蹈、戲曲,還有18隻傳統醒獅梅花樁表演,令觀眾大飽眼福。晚上的重頭節目則將廟會氣氛推向高峰──過百名健兒舞動着壓軸登場的500尺夜光龍,在黑夜中呈現出別具一格的美感;千人盆菜晚宴,讓市民和遊客歡聚一堂,品嘗本地風味美食。
在迎來第十四屆廟會之際,旺角街坊會理事會主席梁華勝表示,「大角咀廟會」作為極具香港特色的大型活動,主辦方為市民呈獻各種各樣精彩節目的同時,亦將繼續撥出30個創業攤位,免費讓社區人士及青少年中心、待業人士,售賣創意及特色物品,讓街坊一同分享廟會中的盛況和歡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