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的詩到重陽節這一日又會記起。在香港,這一日,大家可能會與家人去登高爬山,也有些與家人一齊去拜山。說來奇怪,可能是從小都是跟着家人去拜山掃墓,所以在清明節或者重陽節都會推掉所有不必要的聚會,與家人一齊。
拜山或者掃墓,現在越趨簡化,但還看華人社區,香港呢個傳統似乎仍然保留得好徹底。除了警方為方便市民,都會封路及安排接駁巴士到墓地。應運而生就係賣花及衣紙的店舖,當然還有家長輩們準備的水果及祭品。煙霧瀰漫的焚香衝擊着雙眼,還有身上的衣服沾染的燒衣及焚香的氣味,這也是很多年輕人不喜歡去掃墓的原因之一。
掃墓的習慣依然是香港社會的常規。大部分都是與家人和親戚一同前往,看着長輩們,在墓碑是爺爺嬤嬤阿公阿婆,或者列祖列宗,攀藤式的家族關係,除了掃墓或者新年的聚會,真的很少再聚。所以,從小時候抱住我們去拜山,到現在我們攙拄着柺杖的長輩們,雖然有些神傷,但還幸同行的長輩還會細談小時候的我們種種頑皮,其實能有傳統文化的承傳,還需要年輕一代的接力,掃墓是中國人的一種優良傳統,無論任何宗教,只要我哋還是有名有姓的家族,這孝子賢孫的傳統還需要繼續承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