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培東 28年的港鐵情緣

本版主持: 「往黃埔列車現在到站,乘客請勿超越黃線……」

熟悉的聲音響起,沒有香港人會不知道這是港鐵的提示聲。港鐵承載着港人的日與夜、喜與怒,月台上多少故事此起彼伏,匆忙而過的乘客們也許不會留意,但在港鐵任職值日站長近28年的麥培東,卻將一點一滴化作他的港鐵情。

誤打誤撞入行
1979年,觀塘線通車,正式開啟香港集體運輸系統的歷史一頁。6年後,港島線通車,柴灣站成為港島線東端終點站,而麥培東加入港鐵(前稱地鐵),正好是在港島線通車不久的1989年。
「入職前做過銀行、酒店及洋行,但我坐不住,愛動腦筋,嫌朝九晚五悶,所以想轉工。剛好我見到招聘會,就行入去見工,當時要做IQ Test,誰知我都未做完, HR(人力資源) 就話OK啦!」麥培東回憶當時誤打誤撞的入職經過,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之後麥培東由基層的站務員做起,先要接受為期六週的培訓課程,學習鐵路理論、安全條例,每週考試,再進行兩週實習。密集的訓練,他卻愈學愈起勁,愈接觸愈對鐵路這門「綜合科技」感興趣。
「當時有前輩和我分享,這行最有趣的就是你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會發生,我愈做也愈認同,因為預想不到會發生什麼,所以不會厭倦!」麥培東說。
麥培東處理過最嚴重的意外,是某次架空電纜損毀,訊號全失,列車停駛,要即時考慮關站、人手增援、協調緊急搶修、向青衣的中央控制室總結及匯報等多項應變步驟,不斷挑戰自身思考力、判斷力。但對麥培東而言,這卻是一種推動自己向前的愉快學習。

20170906p6-image4
穿着第二代港鐵制服的麥培東

前線工作壓力增
近年市民對服務行業要求轉變,麥培東承認作為前線工作人員壓力倍增,但他也理解市民的想法, 「港鐵初期只是一個集體運輸系統,講究的是安全、快捷、可靠,並非顧客服務,但隨着社會轉變,需要更貼心服務。但每位乘客都有其個人期望,當現有資源、人手不足以滿足每個需要時,這份落差便令人難以接受。」他續說: 「好多新入職同事會難習慣,成日被罵,接收好多負面情緒,其實會有惡性循環,收工後這些負面情緒又可能發泄在其他地方,所以我們鼓勵同事發展興趣,例如攝影、書法、運動等。」
麥培東認同大眾期望服務水平提升,但也盼望市民能多諒解前線員工。而當面對工作苦與累時,他常會鼓勵、讚揚同事的付出,提升士氣之餘,亦會提醒同伴:「解決到別人的需要,最大的反饋是滿足感!」

20170906p6-image5
家住油塘的麥培東每日也搭港鐵上班

與乘客傾談 助消輕生念頭
麥培東換過三代工作制服,一直堅守住兩大工作原則: 「助人為快樂之本」、「急人之急」。他分享一則小故事:某次同事察覺到有位年輕人,一臉焦慮、沮喪在月台徘徊,深感不妙,於是通知他。他邀請年輕人到站長室,發現他的情緒極低落,於是攀談起來。由於不是專業社工,他只是簡單關心其身體狀況,鼓勵他為家人着想。兩人傾談了個多小時,年輕人其後離開,翌日居然到辦公室答謝他。原來當時年輕人的確有輕生念頭,想跳軌(當時未有月台幕門),但得到麥培東的關懷令他覺得人間有愛,遂打消想法。
乘客一個微笑、一聲多謝,就是對其工作的肯定,換來無可比擬的滿足感。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