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泳舜毋懼二代標籤 爭做基層區佬

對一般市民來說,鄭泳舜這名字可能有點陌生,但有留意政界新聞的,都會知道他是區議員,是藝人胡杏兒的姐夫,兼且有個富爸爸。來頭不小的他,浸過鹹水,有份好工,卻偏要改行做「區佬」,走進全港最貧窮社區之一——深水埗,天天與基層打交道。

轉眼十多年,鄭泳舜贏盡區內街坊信任,成為他們眼中的家庭「和事老」、救人英雄。近日,他就提出要求市建局恢復「業主需求主導」重建計劃,促請當局以改善市民居住環境為社區重建的首要目的。

曾鈺成鼓勵踏上從政路
一個平凡的早上,位於南昌街的鄭泳舜議員辦事處,接連來了幾個街坊,電話在一邊響個不停,職員處理一個又一個的個案,忙個不停。「深水埗以基層市民居多,是一個很有需要的社區。目前我們面對兩大問題,一是劏房戶生活困難,二是舊樓欠妥善管理。」鄭泳舜接受專訪時,詳談多年來地區工作體會,對深水埗的人與事瞭如指掌。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鄭泳舜是名副其實的屋村仔出身,後來因父親生意越做越大,更創辦上市公司,才被冠以「富二代」之名。他在少年時隨家人移民新西蘭,完成學業後,於03年回流返港,曾從事商場租務、管理和市場策劃,做出不錯的成績。
由於父親鄭錦鐘一向熱心公益事務,曾擔任多項公職,是保良局前主席,鄭泳舜自小在耳濡目染下,亦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利用公餘時間做義工, 「最初在深水埗兒童合唱團做義工,帶小朋友去表演、比賽、練習,很簡單的。後來認識了曾鈺成,他鼓勵我投身區議會工作。」他說。
2007年當選區議員之後,鄭泳舜同時兼顧正職和地區工作,但維持了一年多的時間,他發現這樣難以應付有如恆河沙數的個案,於是毅然辭去前景理想的商場工作,全職做議員,即使薪水給大打折扣也在所不計。
「我在石硤尾南山村長大,對深水埗區很有感情,服務這區就好像幫屋企做事。」鄭泳舜強調,自己從小就是深水埗一分子,對它有着深厚感情。

20170823p4-image2
鄭泳舜不時主動探訪街坊

救人一幕 驚心動魄
做地區工作要夠「貼地」,鄭泳舜從政以來,亦時刻「瞓身」回應需求,親身處理過不少棘手個案。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宗個案,是初任議員時成功勸阻一位街坊自殺,過程驚心動魄。
事緣當時一位住天台屋的大叔,其住所要被收回,但他到最後限期前仍不肯搬走,更激動得企圖自殺,只要求見鄭泳舜。「當時他一手拿着石油氣喉,一手拿着打火機,情緒很激動,我就這樣坐在他身邊嘗試勸服他,幸好他最終打消自殺念頭。」
除了充當談判專家,鄭泳舜亦多次為街坊作「和事佬」,上門調解家庭糾紛。只要街坊有需要,就算是很瑣碎的事,他都不厭其煩地伸出援手, 「他們事無大小都找我,這代表了大家對我的信任,是多年來彼此建立的感情。」

助區內逾百幢舊樓維修
深水埗唐樓林立,處理舊樓問題是鄭泳舜的工作重點之一。他說: 「這區有200幾幢唐樓,管理、維修、冧招牌、冧石屎、環境衛生、治安等,全都是『三無大廈』所面對的問題。近年我們實行『雙線行車』,在推動市區重建的同時,亦希望透過維修管理,拆解社區內的『炸彈』。」
鄭泳舜口中的「炸彈」,就是隨時有下塌危機的棄置招牌,以及些日久失修的舊樓,不時有石屎從高處掉下,險象環生。事關人命安危,鄭泳舜不敢怠慢,努力「拆彈」。「我剛開始做議員的時候,經常發生冧石屎意外,試過目睹石屎就在我面前飛落來。」
他說,以前大家不太關注維修保養舊樓,加上費用高昂,直至馬頭圍冧樓事件,當局才推出資助及一系列措施去幫業主做好樓宇維修。「我們在當中參與很多,處理了區內超過100幢舊樓,協助他們做維修,經過十年,至少解決了有即時危機的部分。」
很多舊區都存在棄置招牌問題,深水埗也不例外。途人走在街上,不以為然,當局亦顯得懶懶閒,往往出了事才知道嚴重性。鄭泳舜表示,多年前在福榮街有個招牌掉下來,壓中一部車,差點傷及途人。「事後我們向政府反映和施壓,結果促成在福榮街推行拆卸棄置招牌的先導計劃,使棄置招牌數目大減。」

倡推「業主需求主導」重建計劃
針對樓宇老化問題,鄭泳舜認為,不能一味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將舊樓收回重建是解決根本的辦法之一,因此他主張繼續推行「業主需求主導」重建計劃,長遠達至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他表示,以往市區重建的做法是由上而下,計過有錢賺,兼且符合一堆條件,才去把樓宇收回重建; 「業主需求主導」則由下而上,由業主提出希望收樓重建的需求, 「很多居民看見自己所住的大廈千瘡百孔,難以維修,很希望有個渠道讓他們改善居住環境。」
市建局早前宣布暫停「業主需求主導」重建計劃,鄭泳舜直言對此感到失望,他在7月拉大隊請願,要求恢復計劃,希望為業主爭取多一個選擇。「有很多舊樓業主有興趣參與這計劃,但市建局現在停了它,相信原因是覺得賺不到錢。事實上,透過市區重建,改善社區環境,不應單以盈利為主。」
鄭泳舜以深水埗為例說,該區有為數不少的年老業主,他們有的在40年前買了個唐樓單位,沒有電梯,年輕時行上行落無難度,但年紀大了就很辛苦,樓太舊又賣不出去,生活環境無法改善。

與子相處「重質」 一同探訪基層
鄭泳舜熱愛社區工作,每天忙於處理接踵而來的個案,令他更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作為三名年幼兒子的爸爸,他坦言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既然難以「重量」,便要特別「重質」, 「我們會找些共同話題,比如我們都喜歡跑步,我會參加三項鐵人賽,他們就參加小鐵人賽,可以互相分享心得,為對方加油。」
另外,他有時也會帶兒子們一同探訪區內住戶,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及培育他們關懷社區的心志。
談到養育下一代,鄭泳舜抱持開放心態,認為應該讓年輕人多作嘗試,就如近年流行的電競活動,或許能為新一代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領養老狗愛心爆棚
除了對妻兒愛護有加,鄭泳舜對動物亦愛心滿瀉,在家養了4隻狗,其中一隻原本面臨人道毀減的老狗, 「起初養狗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感,所以第一隻是買回來的。後來得知有一隻年紀較大且有皮膚毛病的狗,沒人願意領養,於是跟家人商量後便決定把牠帶回家,一直到現在。」
他認為,養寵物是一生一世的事,不應隨便棄養或買來當禮物送給別人,免得害了無辜的生命。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