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二十周年,全港各區慶祝活動不勝枚舉,當中不能不提一場由幼稚園小朋友擔綱的表演─6月30日在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舉行的「慶祝回歸祖國20週年創意鼓樂大匯演」。這群只有五、六歲的小朋友,把回歸的歡樂之情表露無遺。
活動由香港兒童鼓樂團主辦、九龍城民政事務處合辦,教育局康陳翠華副秘書長、九龍城民政事務專員郭偉勳太平紳士、中聯辦九龍工作部謝益明處長、汕頭市龍湖區教育局楊育群局長蒞臨主禮。九龍城區幼稚園及業界積極參與其中,共有500多位幼稚園學生參與匯演,當中更有少數族裔小朋友。少數族裔共融協會會長鍾子權稱,少數族裔一般比較被動,有團體安排活動,可以讓他們有多些機會交朋友,促進共融。
演奏國歌流露愛國心
活動於當天下午兩點半開始,介紹主禮嘉賓後,即由香港兒童鼓樂團演奏「歡迎進行曲」,匯演隊伍亦從後台出場。全體肅立,由香港兒童鼓樂團獻奏國歌。
演奏的小朋友腰間繫着小鼓,雙手持棒,或舉起雙棒在空中交擊,或擊打腰間的鼓,一副雄赳赳的神氣。另有在場邊站立擊大鼓的小朋友,有節奏地揮動手臂,擊向身邊的大鼓,甚是雄偉。
他們小小年紀,未必知道這首國歌是抗戰時期國家面臨「最危險的時候」所作,表達人們築起血肉長城保家衛國的情懷,然而,今日內地日益富強,在香港特區唱起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小朋友臉上的莊嚴神情,卻也表露出一份愛國心。
16支匯演隊伍表演節目(依出場序)
1.保良局李徐松聲幼稚園的「Meow Meow Dance」,表演貓咪在回歸二十週年的盛事中,慶祝這個意義重大的日子。
2.民生書院幼稚園的「環保『樂』作劇」,表演裝修工人在回歸日要趕工,利用裝修工具敲出悅耳的節奏,表達工作之中也不忘回歸這個大日子。
3.九龍塘宣道幼稚園的「Loud and Soft」,透過大聲講、細聲說,讓小朋友用最甜美、特別的聲音表達他們對回歸祖國的歡欣之情。
4.金巴倫英文幼稚園的「『香港‧我家』芭拉芭Sakura櫻之花」,讓小朋友用舞蹈帶動全港市民為回歸一起歡欣起舞。
5.聖文嘉中英文幼稚園的「活力動感Shalala」,小朋友用動感的舞蹈,帶出回歸的喜慶。
6.五邑工商總會張祝珊幼稚園的「龍飛鳳舞慶回歸」,表演中兩條金龍在舞台穿插,祝賀香港回歸祖國,甚是搶鏡。
7.香港幼稚園協會幼兒學校的「精靈齊賀回歸二十載」,小朋友扮成藍精靈載歌載舞。
8.樂善堂鄧德濂幼稚園的「樂善『鼓』sing慶回歸」,用剛強的鼓聲、柔和的歌聲,營造出回歸的歡樂氣氛。
9.卓思英文學校暨幼稚園的「妙韻鼓動慶回歸」,用鼓聲、掌聲、歡呼聲慶祝回歸。
10.佳寶幼稚園(正校)的「童鼓樂韻慶回歸」,讓小朋友透過大同的鼓聲宣揚回歸二十週年的大日子來臨了。
11.佳寶幼稚園(第一分校)的「歡樂序曲」,用鼓聲和笑聲慶祝回歸。
12.佛教慧光幼稚園的「鼓樂飄揚震四方」,透過雄赳赳的「檢閱進行曲」,表達家國情懷。
13.路德會聖雅各幼稚園的「『鼓』舞真我」,用「You Raise me up」的旋律,讓小朋友載歌載舞,用鼓聲答謝,祝福香港。
14.佳寶幼稚園(第三分校)的「鼓聲飄揚慶回歸」,用不同節奏的鼓樂和舞蹈,使隊形融入音樂中。
15.英揚樂兒中英文幼稚園用一首「巡邏兵進行曲」的鼓樂慶賀回歸二十週年。
16.佳寶幼稚園(第二分校)透過一首「歌唱祖國」,祝願香港在祖國的懷抱中走向美好的明天。
鼓樂團以禮樂育
香港兒童鼓樂團創會會長丁健華表示,活動能順利進行,要感謝慶典辦將活動納入回歸二十週年慶典之一,也要感謝民政事務局申請到場地,以及各間學校的配合,老師們各盡其職預備匯演。
近80間學校參與
丁健華介紹說,香港兒童鼓樂團正式成立於2015年,至今僅有兩年,但卻發展迅速。在成立之初,有30間學校參與,目前已發展到近80間。他說,以現時香港兒童鼓樂團的實力,其實可以搞更大型的表演活動,讓4000人參加也沒問題,而今次活動因場地限制只能邀請16支匯演隊伍,全場共500多名小朋友參與演出。
談到成立鼓樂團的過程,丁健華表示,其實並不怎麼艱辛,因為他過往已有幼兒音樂教育的基礎,創辦了奧福兒童音樂國際教育機構,有一套饒富趣味、專業完整的幼兒音樂教材,也與香港的幼稚園建立了網絡。學校對於成立鼓樂團都十分支持,踴躍參加。「這其實是有市場需求的,學校需要課外活動,而有了鼓樂團,在畢業典禮、校內活動都可派上用場,故此很受歡迎。」
他說。丁健華指出,主張以禮樂育,強調「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培養孩子成為音樂家,而在培養他們成為健全的人,擁有健康的人格」。他成立鼓樂團之時,剛經歷過「佔中」,令他深深感受到年輕人的需要,希望透過教育,幫助和啟發新一代。他希望年輕人能夠理解社會,知道規範,並且學習耐心、尊重、團結和包容。
學習團體生活
丁健華說,選擇鼓樂作為教育的手段,是因為這可以讓孩子學習在團體中生活,不像某些樂器,只求個人表演就已足夠,「教育要從小做起,孩子從4歲開始受訓,學習跟節奏,培養音樂感,到5、6歲就可以比較成熟。他們學懂看指揮,從而學習到遵守紀律。遇到自己或別人打錯,也體驗到包容、接納。所以,別以為打鼓只是敲敲打打那麼簡單,其實對孩子來說很不容易。」
丁健華對鼓樂團的導師要求很高,他們都必須有幼教背景和畢業自音樂系,有愛心,且不辭勞苦,因為他們要前往不同的學校教導學生,一定要有心有力。
他說,鼓樂團其中一項使命是傳揚中華文化,教材中有許多中國歌曲,其中必定有國歌,在奏國歌時,孩子可學懂什麼叫威儀有序。而在鼓樂團的活動中,也必定掛國旗、區旗。這樣,在潛移默化下,小朋友都逐漸接受中華文化,並且接受中國人的身份認同。
學校家長支持鼓樂團
民生書院張展鈴校長稱,該校第一次有鼓樂表演,是今年校內的週年音樂會,其後又參與世界環境日的表演,到今次的鼓樂匯演,已是第三次,反應都很好。該校會自9月起設立興趣班,讓學生學習鼓樂。
五邑工商總會張祝珊幼稚園是首批設立鼓樂團的學校,校長周慧珍稱,學習鼓樂時,要留意節奏和旋律,可訓練專注力。另外,學生都把國歌歌詞唱得很熟,但其實學校並沒有刻意教他們歌詞,只是演奏時要播國歌而已。
路德會聖雅各幼稚園校長謝玉嬋表示,家長十分支持鼓樂團, 「許多家長第一次接觸鼓樂都感到很新鮮,我們會讓家長和小朋友一起演奏,作為親子活動。」
她說, 「因為經常練習,有些小朋友一聽到國歌,就情不自禁地揮動手臂。他們都知道自己是中國人,還教父母唱國歌要『企定定』。在團體中,他們也較多關顧人,看見其他小朋友跌了鼓棒,會提醒人家抓牢一點,又會互相提點姿勢怎樣才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