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梓銘:中醫中藥現代化.科學中藥功效宏

有些病人會覺得用藥粉的醫師療效不佳,用湯藥會較好;但也有些朋友覺得療效一樣,沖服起來也更為方便。箇中誰是真理?我們來解構一下。

其實大家似乎都忘掉,真正決定中藥療效的,並非劑型,而是醫師的診斷準確與否,以及開出的藥方對應病情與否,否則就不能一矢中的。而中藥能治病,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氣味所釐定藥性的。《漢書.藝文志》:「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即是說,通過藥物的氣味,亦即藥性作用的不同。當藥進入人體後,就將原來不平衡的地方調整,人即安康。

假設所有醫師診斷準確,藥材質量好就能事半功倍。而藥粉是甚麼?其實它也同樣經過煎煮,不過後來就需要經過濃縮、脫水、提煉等工序。我們要認清這工序中,藥材的氣(藥材本來的樣貌、採收部位、顏色等)及味道,有沒有被嚴重的改變?其實沒有。或者保守的說,改變極微。

有醫師會說濃縮的藥粉,濃度是一比五、一比十等等,其實都只是以量化標準釐定,很難掌握藥力;還是用傳統湯藥,能夠準確掌握藥力為佳。以筆者為例,診所每一味藥粉,我都親自嘗服過。只要服藥時仔細掌握前後的脈象變化,藥力、藥效,都能在掌控之中。

蔡梓銘:香港註冊中醫師



發表迴響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