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斯,長於斯」 ,用這句話形容黃馳(Jack)就最恰當不過了。黃馳自小在紅磡長大,婚後雖然搬往何文田,但兩個孩子讀書和他的工作仍然離不開紅磡。對紅磡的情,化作一股動力,推動他多年來一直投入紅磡社區工作。
視杜葉錫恩為偶像
「這邊街口的燈位好耐先轉綠燈,對面就轉完綠燈太快閃,唔夠時間過」, 「這幢樓的簷篷要拆,所以要用千斤頂頂住,目前紅磡好多建築物都係咁…」一條後巷,一支街燈,今年36歲的黃馳都能向《龍週》記者說出它的問題,認真地提出希望可以改善的地方。
事實上,訪問期間,Jack沿路碰上街坊,不時熱情問好、聊天說近況,就如朋友一般。記者與Jack雖然只是剛見面不久,但已深深感受到他對紅磡的熟悉和熱愛。
本身從事輔導工作的Jack,原來視前市政局議員杜葉錫恩為偶像,被她多年來一直服務香港和為社會基層爭取權益的精神感動,啟發他也想為社會貢獻己力。
2012年他開始接觸社區工作,由義工做起,也當過議員助理,現時則擔任社區及個案主任,努力服務當區居民。
黃馳幾乎每天都會擺街站,而且日日不同主題,星期一、三會進行地區諮詢、宣傳情緒健康或運動相關的活動;星期二、四幫街坊量血壓、介紹社區活動;星期五引入了更精密的儀器,進行測心血管彈性等健康檢查;星期六也不休息,搞環保回收。

「佔中」後更投入社區服務
點解咁勤力?原來同2014年「佔中」有關。Jack表示,杜葉錫恩是他參與社區工作的啟發,而「佔中」則推動他更投入服務社區。
「『佔中』的衝擊好大,我見到好多朋友會因為彼此政治理念不同而分裂,但我會覺得社會未必非黑即白,同一件事應該可以有不同立場,點解一定要政治先決?可唔可以實事求是?」
為了實踐 「實事求是」,Jack決定親身投入做更多,但起步卻也不易。 「做輔導是去關心人,疏導情緒,但社區工作要解決實則問題,工作要求完全不一樣。」他說,幸而他性格外向積極,樂意學習,因此很快也適應到社區工作的節奏。
Jack指出,要了解市民的需要和訴求,才能提供適切的服務,最難的還是溝通工作, 「與政府部門都還可以,最難的是處理法團事務、大廈管理等問題,因為人多,大家立場不同,要溝通,要保持一視同仁去協助他們,我的角色要很專業。」他表示,這些年來,除了增加閱歷外,耐性也大為增長。
紅磡新舊共存體現和諧
服務紅磡社區多年,Jack對如何提升紅磡面貌也有其獨特的看法。他認為,紅磡是一個新舊融合的社區,「新,是因為我們通了地鐵,未來會有海濱公園;舊,是因為我們的地下管道嚴重老化,經常會爆水管……」但他覺得,正是這種新舊共存,更能體現該區的和諧,而他自己也有一個理念,就是「建設樂活紅磡家」。
在傳統地區民生事務的基礎上,Jack加入了更多元化的發展,鼓勵年輕人甚至小孩也一起參與社區活動,提升他們對社區的滿足感和歸屬感,他將「樂活」分為三項:開心、健康、可持續,並成為他的工作方向。「開心是指情緒,我好關注情緒健康,所以會舉辦一些親子活動,幫年輕夫婦減壓;健康是指身體、飲食,除了身體檢查,我會舉辦帶氧、健身活動;可持續是指環保、衛生。」
他盼望日後能為社區、為家,做好的事情,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