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醫院重建欠急症室 被轟漠視民意

全港18區之中,目前只有九龍城和黃大仙兩區的醫院沒有急症服務,以致不少市民需要跨區求症。醫院管理局早前計劃重建黃大仙的聖母醫院,竟然不加設急症室及提供24小時門診服務,遂引起黃大仙居民強烈不滿,更促使當區不同政黨背景的區議員罕有地聯手,炮轟政府漠視社區需求。

重建工程只增56病床

聖母醫院於1961年成立,不少設施都已老化。過去多年來,黃大仙居民及議會一直爭取聖母醫院重建,惟一直只聞樓梯響。直至早前政府提出 「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把聖母醫院的重建放在計劃中,才露出一線曙光。
不過,雖然聖母醫院重建被納入「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內,但規劃卻顯示重建後的聖母醫院仍沒有把最為迫切需要的急症服務及24小時門診服務。立法會議員柯創盛接受《龍週》訪問時指出,簡單來說,該計劃只是增加了56張病床,而原來醫院有236張病床,如此一來,加上新增的病床總數仍不足300張。

柯創盛表示,現時黃大仙人口有逾42萬,65歲以上長者約佔17%,位列全港之冠,預計到了2023年該區長者人口將大升至34%,可見未來該區對急症服務或24小時門診服務需求只有增加,不會減少。聖母醫院不加設急症室及提供24小時門診服務,反映政府沒有回應區內居民的訴求。

柯創盛指出,政府的其中一個說法是聖母醫院只是社區醫院,不需要設有急症室,但聯合醫院同樣是社區醫院,卻有急症室,可見當局的說法是自相矛盾,根本站不住腳。

政府拖拉 2023年才完工

柯創盛說: 「現時黃大仙的急症服務出現一個很可笑的現象,如在彩虹一帶叫救護車,便會送去聯合醫院;如在黃大仙的中部叫車,便去伊院;黃大仙尾部亦即橫頭磡、樂富一帶,叫車便會送去廣華。一個社區看急症時竟要把病人分別送去3個不同的醫院治理,實在說不過去。」他批評醫管局劃分聯網時不認真,十分離地。

黃大仙區議員簡志豪接受《龍週》訪問時亦批評,黃大仙的急症服務需求大,過去十年區議會一直向當局爭取醫院加設急症室,但政府一直拖拖拉拉, 「聖母醫院要2023年才能完工,之後就會用約50年,所以目前重建在即,是最關鍵時候。」

他認為,政府一旦在聖母醫院重建後,才發現黃大仙沒有急症室會出現大問題,屆時再改變醫院的設施規劃,成本會變得非常高昂,倒不如趁現在重新規劃。

164QC001_
▲柯創盛手持各議員聯署要求設急症服務信件

謝偉俊籲修改 「重建計劃」

對於醫管局聲言啟德醫院啟用後可紓緩黃大仙區的急症服務,簡志豪批評政府在玩弄數字。他說: 「伊利沙伯醫院將要重建,政府已表明屆時其急症服務將會由廣華醫院及啟德醫院來分擔,加上將來啟德這個新區本身就將有十多萬人口,試問到了那時候又如何可以紓緩黃大仙的急症服務需求?」

立法會議員謝偉俊也認為,聖母醫院重建工程不包括加設急症室,根本無法應付黃大仙區急症需求,故他反對立法會通過相關的撥款議案,促請政府將急症室、24小時門診服務及增加病床數目,加入 「重建計劃」,盡快再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164QC002_
▲聖母醫院改建圖則

長者被迫晚上跨區求症

黃大仙是舊區,長者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十七,對急症室的需求亦較其他地區殷切。不少該區的老人家都表示,該區沒有急症室,對其生活帶來很大不便。

七十六歲的辛亞華婆婆,在黃大仙區住了二十年。她表示,黃大仙區的居民多認為急症室對該區十分重要,因為一旦遇上急症,去鄰區的伊院要花半小時至一小時,對健康有很大影響。她說:有一次我在家跌倒,因為路途遙遠,要等到第二天兒子來了後才去伊院看傷。如果聖母有急症室我便會直接坐的士去。

去伊院要逾半小時

辛婆婆指出,長者最常發生的突發病是中風,到了伊院的急症室多是注射溶血藥,便能救回一條生命。目前由黃大仙坐車去伊院要半個多小時,但去同區的聖母僅需要十分鐘。若聖母醫院能提供急症室服務,肯定可以救更多的人。

八十五歲獨居的潘深婆婆,一九六九年便住在黃大仙區。她也表示,慈雲山老人多,需要二十四小時門診及急症室服務。潘婆婆以自己為例說:去年我不知是否消化不良,總覺肚子一直脹着,先去看私家醫生,當時醫生用超聲波檢查,發現是膽炎,立即叫我入醫院,由於那時候是下午四時,我的兒子已返工,我只有等兒子回家後,才由他陪着去廣華醫院,如果黃大仙有急症室我便可自己坐的士前往。

關注團體批忽視病人權益

在聖母醫院的重建計劃中,既沒有開辦區內亟需要的急症室,也沒有24小時門診服務,關注病人權益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接受《龍週》訪問時批評,重建計劃忽視了病人的權益及需要。

彭鴻昌指出,黃大仙區人口眾多,且長者比例極高,如遇緊急情況,如沒有急症室,必定會影響對病人的處理。如要轉送病人到其他設有急症室的醫院,則時間上亦會花去不少時間,延誤病情。

彭鴻昌舉例說,目前區內居民如有急病,便會去聯合醫院或伊利沙伯醫院,但由召喚救護車起計,救護車來時要十多二十分鐘,再送去上述醫院又要十多二十分鐘,如果是長者則上落會更花時間,情況相當不理想。

他說: 「就短期而言,我們希望聖母醫能提供24小時門診服務,起碼可以應付一些非緊急醫療服務需要;待未來啟得醫院建好後,相信情況會有改善。」

小資料

57年歷史 設施殘舊

聖母醫院於1961年成立,至今已有57年歷史。醫院由東翼、北翼及門診大樓3座大樓所組成,東翼及北翼兩座大樓已使用逾50年,設施大多殘舊及過時。

上個月,政府將 「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其中5個項目向立法會提交撥款申請,當中包括廣華醫院、瑪麗醫院、葛量洪醫院和聖母醫院的重建工程,以及在啟德發展區興建新急症醫院的工程,共涉及開支295億港元。

其中,聖母醫院重建工程主要是拆卸東翼及北翼兩座大樓,再在原址興建一座新大樓,並翻新門診大樓;重建工程項目預計可於2024年完成,完工後醫院的淨作業樓面面積將增加一倍,屆時能提供292張內科、外科、婦科及日間病床;普通科門診亦有望由現時至晚上10時延長至午夜12時,料每年增加2萬人次普通科門診名額。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Kowloon Post 龍週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