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東智能化 何時真起動

特首林鄭月娥上個月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建議投放7億元推展多個智慧城市項目。其實,為了將九龍東打造成本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政府早於兩年前已提出以該區作為智慧城市的試點,並逐步推出多項智能設施,又計劃在啟德發展區建造名為「綠色走廊」的行人及單車共融通道,冀通過環保連接系統,加強區內聯繫。
不過,區內市民過去兩年似乎感受不到社區變得「智能化」。有區議員認為,智能設施應以民為本,尤其應藉此解決交通問題,當局亦應仔細探討單車通道計劃的配套,以達至真正改善市民的生活。

兩年前啟動 塞車仍嚴重
九龍東交通擠塞情況嚴重,多年來一直為人詬病。從事建築及裝修材料買賣的陸小姐,其辦公室位於觀塘巧明街,由於經常要帶着沉重的貨板外出見客,故需以私家車或的士代步往返。
「我們公司附近經常塞車塞到不堪,每次駕車或坐的士回來都花不少時間塞在路上。」陸小姐接受記者訪問時說,她和同事們對於該區的交通情況長年未見改善而感到無奈。
翻看資料,政府在2012年籌劃將包括啟德發展區、觀塘和九龍灣商貿區在內的九龍東,打造成第二個核心商業區,並組成「起動九龍東辦事處」,又於兩年前開始起以這區為智慧城市試點,作為發展九龍東的其中一個重點項目。
然而,時至今日,九龍東商業味道漸濃,智能化方面的「起動」卻未見太多具體成果。陸小姐在觀塘區工作十多年,見證着該區的轉變。她說,近年新式商廈一幢接一幢落成,但卻未見智能化的蹤影。
陸小姐認為,若當局在九龍東發展智慧城市,最好藉此機會解決交通問題,「違例泊車經常有,加上很多司機在街邊上落貨,整條馬路三線變一線。」她說,這些現象在觀塘區司空見慣。
20171115p4-image5

年底擲千萬 智能監控違例泊車
起動九龍東辦事處今年計劃投放約1000萬元推行多個智能項目,包括「路旁上落貨區監測系統」、「能源效率數據系統」、「多功能智慧柱系統」、「實時道路工程資訊」、「智慧人流管理系統」等,以服務公眾。九龍東路邊上落貨和違例泊車問題嚴重,導致道路異常擠塞。起動九龍東專員區潔英最近向傳媒表示,會在本年底推出「路旁上落貨區監測系統」,於巧明街、駿業街和海濱道一帶進行為期一年的測試計劃。具體操作是在這些街道的電燈柱位置安裝閉路電視,拍下車輛在路邊停泊的情況和車牌號碼,然後透過影像分析,監察車輛停下來後有否放下尾板,以及停留多久等,以監控是否有違例泊車。
舉例說,若一輛車在同一位置停留超15分鐘,就很可能是違泊,而不是在上落貨。若相關片段顯示有違例泊車的情況,或可將之提供給警方作為採取執法行動的證據。另外,上落貨區的使用和空置情況,則會經由起動九龍東的手機應用程式發放給駕駛人士,讓他們知道哪裏有泊位以及可供上落貨的空置區,以減少道路擠塞。

區議員:治標不治本
觀塘區區議員顏汶羽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有這個監控系統總比沒有好,但他擔心最終警方未必接納有關舉證,而單靠這系統的話,相信還是無法實質改善整個九龍灣和觀塘商貿區違例泊車或上落貨車霸佔行車路的問題,因為對上落貨的司機來說,問題是根本沒有位置讓他們上落貨。
他說: 「現在的車位大部分都是私營,如果要到室內進行上落貨便要付入閘費和時租,大部分司機都不會掏幾百元出來付入閘費,而選擇在馬路邊上落貨後便離開。」
顏汶羽指出,整個觀塘區包括道路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設計,加上現在很多工廈已活化成商廈,人與車的需求和道路設計有落差,引致道路擠塞問題,「若透過建立智慧城市去改善交通其實不難,可參考隧道口擺放告示牌的做法,告訴市民哪條路塞車等資訊,例如讓他們知道巧明街大塞車,要等45分鐘才能離開,那駕車人士就選擇不進去了,現在市民就是欠缺相關資訊,這是智慧城市應該扮演的角色,這才能真正幫到市民。」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顏汶羽認為,智能設施應以民為本,政府應藉此解決九龍東的交通問題

區內僅有一智能交通燈
起動九龍東辦事處在今年初舉行的「街馬@九龍」活動上,就「智慧人流管理系統」作測試。系統以攝錄鏡頭、感應器和影像分析技術監測人流和車輛數目,並將收集到的資料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和活動會場上的大屏幕發放。區潔英表示,測試結果顯示人潮暢順有序地散去,這系統未來可於應用於年宵花市和大型演唱會等,協助管理人潮。
位於海濱道起動九龍東辦事處對開的智能交通燈是另一項協助改善交通的智能設施,以紅外線探測等候過馬路的行人的情況,並會自動轉燈,更有效地控制車流。但有區議員及市民反映,區內只有「一千零一盞」智能交通燈,而且它屬於運輸署,要由他們決定是否進一步擴展至其他街道,顯示部門之間溝通不足,未能真正為市民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所長梁怡早前亦向傳媒表示,發展智慧城除了要有高科技設施外,更重要是以人為本,透過科技和優化功能,提升市民生活質素,讓他們過得更愉快。

啟德「綠色走廊」擬推共享單車
談到城市智能化,不少人會想起共享經濟。為發展九龍東成為第二個核心商業區,政府建議在啟德發展區內主要公共休憩用地建造一條長約13公里、名為「綠色走廊」的單車徑網絡,以
便更緊密地聯繫啟德發展區內各個景點。走廊闊度建議為大致6米至10米;沒有足夠空間容納走廊的地方,則會考慮採用傳統的分隔式單車徑。
鑑於近期本港共享單車服務的發展,政府正考慮採用自助式單車租賃服務,並設立約8個單車停泊位,讓市民在啟德發展區內不同景點租借及交還單車。而為了讓公眾適應人車共融通道的模式,政府計劃明年初於觀塘海濱花園進行為期半年的試驗計劃。
20171115p4-image6

于信:要提供足夠單車
不過,身兼海濱事務委員會委員的顏汶羽認為,本港欠缺人車共融的經驗,而且不少居民在觀塘海濱花園跑步,擔心人和單車共用一路,容易釀成「炒車」;而且「綠色走廊」的單車泊位不足,對使用者極不方便,建議當局改善。
過去幾年,內地興起一股共享單車熱潮。其中,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覆蓋最廣、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共享單車平台ofo小黃車,創始人之一的于信早前來香港參加一個活動。他表示,該公司目前仍未落戶香港,但他認為,要發展好共享單車概念,一個關鍵是要提供貼身的服務,包括提供足夠數量的單車,讓消費者想用單車時就可以找到。

20171115p4-image2
ofo小黃車創始人于信認為,共享單車項目要做得好,一定要提供足夠數量的單單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Kowloon Post 龍週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