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主持:不少市民和遊客都喜歡「遊電車河」,感受這種有逾百年歷史的交通工具的風情。對於入職逾20年的資深電車車長林植來說,每天駕駛電車穿梭於港島東西,車外移動的風景、車內濃厚的人情,則有另一番獨特的體會。
開頭班車 凌晨三點上班
凌晨3點,當一般人仍好夢正酣,林植已起來梳洗,準備由位於秀茂坪的家出發,趕在4點半前到達西環屈地街電車廠報到。「報到後第一件事,就是拿工具檢查電車機件和車身,一切正常便能出廠。」任職電車車長22年的林植接受專訪時,娓娓道出多年來的工作點滴。
電車車長的工作更次,大致分為上、下午兩更,林植一般是返早更,走東行路線。為了確保準時在清晨5點開出頭班車,他每天天未亮便出門,先坐通宵過海小巴到灣仔,再轉一程小巴才到屈地街車廠。
乘客變朋友 送小吃關懷
「搭頭班車的人可不少,他們很多都是西環的居民,在中環、上環和金鐘上班做清潔工,趕在寫字樓9點開工前把地方打掃乾淨。」林植說,多年來認識了一班熟客,平時大家像朋友般彼此問候,偶然又會收到乘客送上的飲品和小吃,感覺很窩心。
不說不知,原來做電車車長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眈天望地」。「開車時要看天,又要看地,不時留意車軌和纜線有沒有被異物阻礙。」林植說,打風落雨後街道上特別多雜物,一旦發現便要立即停車清理,否則會影響所有電車行駛。
55歲的林植原本在觀塘一間針織廠做班長,負責管理生產線,後來工廠搬往深圳,雖然老闆請他一同「北上」,但他沒有答應。為了養妻活兒,林植積極找工作,有一天在報紙上看到電車公司招聘車長,便嘗試應徵,「初時想,這工作只是過渡,沒想到一做便廿幾年。」
返工至今 未遲到一天
今天林植已成為師傅級車長,他身穿的淺藍色制服肩膀位置繫上「一柴」肩章,代表了他的資歷。他說,要達至師傅級水平至少要有8年經驗,並且要通過考試。除了技術之外,林植認為車長對工作的熱誠,以及時間觀念均十分重要。「由第一天上班到現在,我都沒遲到過一天。如果車長遲到,班次也會延誤,那就影響到乘客了。」
林植十分重視服務對象的利益。除了勤奮工作,他也熱心於工會事務,他現為電車職工會的財政主任。
目前全港共有200多名電車車長,但林植表示,正常來說,公司需要300多名車長才足夠。由於人手不足,現職車長的工時亦相對較長。每天至少做8個半鐘,有時候也需要超時工作。他說: 「相比起其他公共交通工具,開電車的確比較辛苦,尤其是夏天沒有冷氣,所以縱然有年輕人加入,但他們一般都做不長。」
冀退休年齡延至65歲
作為本港最古老的交通工具之一,電車多年來有過不少變化:車資隨着通脹而增加;原本綠色的車身換上花花綠綠的廣告「外衣」;位於銅鑼灣羅素街的車廠改建為時代廣場。而全港首部冷氣電車的出現,可說是近年最觸目的革新。林植說:「我開過一次冷氣電車,很舒服,乘客都很喜歡,若能推出更多當然好。」
談到改變,林植希望電車公司能考慮將車長退休年齡由60歲延長至65歲。「雖然兩個兒子都長大了,大兒子今年也大學畢業,但可以的話,我想做多幾年。」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