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翠怡 學劍先學面對失敗
余翠怡,少年時因骨癌而失去小腿。但小妮子樂觀積極,很快便重新站起來,並成為輪椅劍擊好手,多次站上奧運頒獎台,更獲選為傑出青年,為自己打造出亮麗的履歷表。如今已成為劍擊學校老闆的余翠怡,希望通過教劍幫助下一代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多作嘗試 敢於超越自我
2004年,當時年僅20歲的余翠怡代表香港參加雅典殘奧會輪椅劍擊項目,一舉囊括四面金牌,至今她已參加過4次奧運,累積奪得共11面獎牌。原來記者面前的「輪椅劍后」,最初一心只想練好游泳,機緣巧合下認識了劍擊運動,一試便愛上。
「我覺得那套衫好有型,比較之下,劍擊比游水更多變化和講求策略,很刺激,很有挑戰性!」余翠怡對本報記者說,劍擊是兩個人互相對戰,會出現偶然和突發性,打贏對手時的感覺很實在。
或許在很多人眼中,沒有了半條腿,會帶來很多不便甚至限制。但余翠怡認為,人生中的所謂限制是來自內在壓力,「人越大就越多掣肘,往往將每件事的結果放大,忽略了過程。」她說,作為運動員,會時常提醒自己勿忘初心,「最初當你什麼都不是時,反而更放膽去追求和冒險,在人生中需要有多一份好奇和動力,就是想去試很多東西,試的過程多多少少會有所得著。」
對余翠怡來說,在合宜的框架下,凡事多作嘗試才有意思,人生如是,吃飯如是。余翠怡在一間茶餐廳接受記者訪問。記者本來以為運動員每一餐都要很節制,吃得健康過人,但原來五香肉丁麵加辣、奶油豬、凍檸茶,全是「劍后」那杯茶。她比喻說:「人生就像這餐牌,有很多款食物,我想樣樣都試,難食的話,以後咪唔食囉,哈哈!」
若要成功 先試失敗滋味
余翠怡與朋友三年前在觀塘開辦了劍擊運動學院,主要以少年和兒童為對象,現在有400多個學生。余翠怡說,劍擊改變了她的人生,故希望推廣這運動,但不期望學生將來人人成為職業運動員或參加奧運,反而更想他們學會「失敗」。
「別說小孩,有時連大人都不想失敗降臨在自己身上,會做好多事去逃避失敗,所以我希望小朋友在學劍之餘,也學習經歷失敗。」余翠怡相信,只有這樣,小孩子才能有機會知道遇上挫折後如何重拾心情,投入下一場賽事,「人生中一定會有輸,如果連這些關口都跨不過,他們又如何面對人生其他更重大的刺激。」
余翠怡感慨,很多父母為子女安排好一切,讓孩子學齊十八般武藝,但卻未能好好享受當中過程。她認為,人生不同階段都應作反思和總結,在高峰時做好準備,應對逆境。她舉例說,自己在準備08年北京奧運之前一年,比賽成績未如理想,覺得努力苦練也是白費心血,幸好她懂得找人傾訴,然後調整心態,使負面情緒得以排解。
機不離身 到重拾人情味
余翠怡在長沙灣長大。她說,喜歡該區新舊交錯的樓房佈局,「可以有連鎖店,也有小店鋪,彼此沒有抵觸,都能並存」。重視社區人情味的她,同時深感科技發展,使人減少了面對面接觸。她笑言,自己也是手機不離身,又很喜歡打機,但最近她嘗試在坐車時將視線移離手機屏幕,觀察身邊的人,發掘有趣事。
正因為覺得「人與人之間好像少了一份情」,余翠怡希望將來有更多機會親身與年輕人分享對不同事物的體會和想法。談到成功的定義,她認為,只要不傷害到別人,做每一件事由心出發,令自己開心和享受,就是成功的人生。
在長沙灣長大,余翠怡喜歡這區新舊交錯的佈局
余翠怡鼓勵年輕人放膽追求理想 過程中總會有得著
余翠怡在里約殘奧花劍項目奪銀
余翠怡三年前開辦劍擊運動學院 邀得前香港劍擊隊總教練鄭兆擔任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