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約半個月就要開學。面對一大堆子女開學的開支單據,近來許多家長都眉頭深鎖。綜觀各項開學開支,不少加幅均高於通脹,其中佔最大開支的書簿費,今年平均加幅更是8年以來最高。不少家長感嘆,每年開學都是一大筆支出,但子女總得讀書,即使加價亦要「硬食」,只能在其他地方節衣縮食
中小學書價平均加4%消委會早前公布的調查發現,2023/24學年逾九成半中小學廣泛應用的教科書加價,整體書價平均升幅達4%,是自2015年以來最高升幅。而同期的通脹率為2.1%,差距擴闊至1.9個百分點。與去年整體加幅2.9%比較,今年加幅更高了1.1個百分點。
在調查的中小學廣用書中,有857本加價,沒加價的則有37本。加價由1元至22元不等,加幅為1%至10.1%。當中,加價幅度最顯著的是一套由「精工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視覺藝術科用書,同版用書由去年的84.5元加到93元,加幅達10.1%。
此外,電子書逐漸普及,消委會此次調查亦包括25本廣用電子書,全部均為小學用書。調查之中電子書的加價幅為3元至7元不等,平均升幅5%。

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魏珊婷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新學年樣樣都加,今年家長的開學支出一定比去年多,一般來說家長要為每名子女多花一千多元,其中中一和小一學生家長的壓力最大,校服要重新買。另一方面,學校越來越重視電子教學,部分學校要求學生購買平板電腦,這是一筆較大的開支,但為了子女學習「都沒有辦法」。
魏珊婷注意到,今年書簿費方面的加幅比較大,這也是每年家長開學的最大支出,但今年校服的價格反而變化不大。若以一名小一學生為例,開學支出一般都要四千元以上。

家長:預咗年年都加 其他方面節衣縮食
距開學尚餘半個月,《龍週》記者近日走訪供應校服的老字號「金綸」服裝有限公司,發現不少家長正忙於為子女添購新校服。不少家長都表示,今年校服價格跟去年差不多,但整體開學支出增加,壓力越來越大。
記者翻查多間學校的校服訂購表,發現大部分價格雖然跟去年相若,但個別服飾升幅不少。例如新亞中學新學年的夏季校服,中碼至大碼的運動衣由去年的68元加至75元,加幅達一成。
曾先生陪同升讀中一的女兒購買校服,特意買大一個碼。「大一個碼可以穿多一年,能慳盡量慳。」曾先生對《龍週》記者表示,購買課本才是開學的最大支出,「預咗年年加啦,有乜辦法,都要讀書。」他無奈說,不管怎樣節省,女兒開學的支出「四千蚊走唔甩」。
另一位前來為兒子購買校服的關先生則表示,兒子的開學整體支出預算要6000元,壓力肯定是有,但也沒有辦法。
在受訪的家長中,每名子女的開學預算在4000元至6000元之間,有家長對加價看得很開:「都已經麻木了。」有家長甚至開玩笑說:「不加價才不正常。」

舊書店老闆:買舊課本的人沒增多
開學支出增加,購買舊課本是其中一個節省的方法。位於旺角的漢記書局開業近50年,專門買賣新舊中學課本。老闆陳先生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今年課本的加幅雖然是8年來最大,但不見家長和學生購買舊課本的人數增加。
陳先生表示,舊書的加幅跟新書相若,但舊書按新舊程度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折讓,可為家長省下不少錢。但近年買舊書的顧客每況愈下,原因是改版頻繁,讓人卻步。另一個原因是現在很少舊書流出來,學生都懂得自己放上網賣。

魏珊婷表示,購買舊課本的確是其中一個省錢的方法,一些家長甚至會找高年級的學生索取舊課本,但選用舊課本很費心神,特別是改版的課本最麻煩,又要對清楚課本有沒有缺頁等問題。
總體來看,魏珊婷認為課本雖然是貴了,但沒有感覺用舊課本的人增加,因為家長都很關心子女是否抗拒用舊書。而在大多數家長的心目中,子女的學習永遠都放在首位,寧願在其他地方節省一點,也不願意省在子女的學習上。

校巴加價8%至12%業界面臨經營壓力
子女開學,交通費也是家長的一大開銷,新學年校巴的加風起。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非專利巴士分會暨學童車組主任譚偉照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今年校巴一般的加幅在8%至12%之間,加幅較疫情時的6%至10%為高,但跟疫情前的加價水平相若。
「疫情時因看不到前景,所以加幅輕微一點。」譚偉照指,校巴大都是合約制,面對經營成本壓力上升,每年調整車費已成成為恆常動作。
在外界看來,校巴加幅驚人,但譚偉照指業界有苦自己知。「隨著出生率下降,學童人數減少,校巴的客源在過去幾年不斷萎縮,車費加了上去,但收入卻是少了。」
譚偉照表示,過去幾年,業界還面臨三重經營壓力。首先是油價負擔,過去兩年的油價升幅非常大,現在雖然從高位稍為回落,但仍處於「超高位」。其次,現在行行都在搶人,水漲船高,人工上調是必然。最後是每年保養和維修費都上升,校巴的安全規格很嚴謹,要不斷做保養和維修。
「坐過校巴都知道,其實家長都預咗每年會加價。」譚偉照指校巴的車費較浮動,一般同一校網區每月的費用大約一千元,若跨區起碼要二千元以上,過海甚至要三、四千元。他認為,以一般家庭來看,校巴的加價仍是在負擔水平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