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塘 英式花園城

九龍塘地名之起源 九龍塘原為清初復界後客家人建立的一條小村莊的名稱,英人割佔新界前夕,人口約有250人。學者饒玖才認為該村莊的位置為現今界限街警察體育遊樂會。它背靠小山,村前為海濱圍田,有堤壆防止海水湧入。圍田的前身是曬鹽的海灘,過去習慣稱這種海灘為「塘」。該村名為「九龍塘」,大概是指它位於九龍地區的低窪地帶。

衙前圍的故事

自秦代和漢代以來,製鹽業是九龍經濟的主要命脈。及至宋代以後,不少北方移民定居於此,逐漸發展農業。滿洲人入關後,鄭成功佔領台灣從事反清大業。清廷為了防備鄭成功,下令沿海居民遷入內陸,香港地區變成廢墟。鄭氏投降後,清廷下令復界後,大量客家人移入香港地區,被驅逐離境的原居民亦絡繹返鄉,重建家園。雍正二年(1724)吳氏聯絡了陳姓和李姓宗族,共同建立了衙前圍村,成為九龍其中一個古村落。

紅磡古廟(上)

紅磡區除了港鐵總站、殯儀館和體育館外,區內廣為人知的還有古老的廟宇。早於清光緒年間已有不少農民及漁民在此一帶居住。隨後的發展,由一八六零年港英政府銳意發展成工業區起,到戰後紅磡仍以工業為主,一直至七十年代末。

新蒲崗回到工廠黃金歲月

本版主持:新蒲崗位處黃大仙區內,在牛池灣以西。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區已開始發展起來。中部是舊工廠區,是香港主要的工業區之一。隨著社會發展,區內東及西面興建了一些住宅樓宇。走進今日的新蒲崗,仍然有那種舊香港七八十年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