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推廣音樂教育的 「隱形人」賴建群

賴建群早年與他人合著出版的《筆愛音樂》中,有一段對他的描述:「樂壇隱形人之一。雖然每星期必定有44小時以上在九龍塘廣播道出入,每週為香港電台第四台編導的古典音樂節目超過50小時,但絕大部份聽眾只聞其聲,或他選播的古典美樂。雖然經常處於隱形狀態,但有趣和值得幹的仍會全情投入。」​

賴建群後來離開港台,繼續在各大報章撰寫音樂文章,為學校主講音樂導賞課程,不遺餘力地推廣音樂教育。賴建群日前接受《龍週》專訪,回顧他的音樂人生。

​感謝父母給予寬鬆成長環境

​賴建群並非出生在音樂世家,但父母給予他寬鬆自由的成長環境,「只要不學壞,想做什麼都可以。」他小時候學鋼琴,對音樂有些基本的認知。而最早接觸古典音樂,則是在教會,唱詩班會不時演唱些簡單的曲目。

至今仍記得,他在小學高年級某次返教會,正好聽到唱詩班大合唱,中低高音相互配合,如同天籟般優雅、聖潔、和諧,那幕很震撼,也是他一發不可收拾沉迷古典音樂的伊始。​

賴建群開始四處搜集資料,孜孜不倦地從中汲取音樂養分。先後於浸會大學及中文大學修讀音樂並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又曾跟隨梁香瓊、蘇明村及羅乃新學習鋼琴,隨簡博文學習牧童笛。畢業後,他進入港台擔任美樂節目主持人,一做就是十六年,為樂迷所熟悉。​

「音樂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音樂給予人幻想空間。」賴建群有一次到挪威旅行,特意前往作曲家愛德華·葛利格的故居,那是一個遠離城市的小鎮,順著山坡爬上去,穿過小樹林,才能抵達那間童話般的木製小屋。他在那刻很受觸動,彷彿耳邊流淌出葛利格的名曲《晨歌》,由此抵達那個朦朧、優雅的日出之時。

▲賴建群主講音樂課程

​曾參與虎豹別墅保育計劃​

賴建群覺得,在香港教育體系下,學生在校內學習音樂、樂器似乎只為應付考試、比賽,有時忽略了音樂之美,甚至缺乏音樂鑒賞的興趣及能力。因此,讓大家回到聽眾身分從中發現音樂的趣味,是他近年來致力推動音樂教育的初衷。​

他經常參與本港多個音樂教育計劃,曾為垂宜樂社、香港藝術節、香港管弦樂團主講音樂講座,並應港大專業進修學院邀約主持音樂導賞課程。他亦是第四台與音樂事務處為本港中、小學生舉辦的美樂外展計劃「我係美樂主持」的導師之一。​

除此之外,賴建群還曾於2013年參與虎豹別墅的保育計劃,策劃適切的音樂課程以反映有關建築的文化底蘊和活化後的使命。他認為那是一個有特色且具意義的計劃,當初剛走入虎豹別墅時,那還是一個破舊大宅,如何翻新重新打造為適合音樂教育場所,成為當時的難題,「我們需要每個房間去度,不停地通過演奏測試回音和音響效果。」賴建群坦言,如今虎豹別墅完成活化重開,作為曾有份參與保育計劃的一員,他深感自豪。

▲賴建群在香港大會堂主持音樂活動

​化身YouTuber 策劃音樂科普片

過去兩年,賴建群開始嘗試利用YouTube平台推廣音樂教育,與樂評人劉志剛合作開通 YouTube channel《聰·講·話》,「一開始是跟朋友試下玩,有時也會有機構邀請我製作影片。」

賴建群將這視作另一次新嘗試,可將以往電台策劃製作節目的經驗運用其中。近期,他幫康文署製作了兩個特輯「作曲家101」及「歌劇101」,以生活化的場景配合動畫等媒介方式向公眾科普音樂知識。

▲為康文署拍攝YouTube影片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