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跨代貧窮問題愈來愈受到社會關注,政府去年就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為基層學生配對友師,參與企業考察、義工活動等,裝備自身以向上流。有見黃大仙區的基層家庭多,東九龍居民委員會也在今年成立黃大仙青少年兒童發展基金,以豐富成長體驗為主要目標,推出無人機訓練、桌球比賽等活動,讓基層學童在課餘時間接觸更多新事物,增長見識、培養興趣。
圍繞五育 啟發兒童成長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在地區扎根已久,過往一直有推出青少年關懷活動。黃大仙青少年兒童發展基金是東九龍居民委員會轄下一個慈善計劃。該會會長何漢文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談到成立基金的初衷,原來是來自一檔電視節目。
何漢文說,節目記錄了很多住劏房的小朋友,由於家庭貧窮,無法支付學習和課外活動的經費。而委員會一直與區內學校緊密聯繫,個別校內逾半數學生都是低收入家庭出身。他認為,香港不應該「貧窮限制想象」,「我們不能改變他們的出身,但希望能幫助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啟發。」
基金活動項目圍繞五大方針:德、智、體、群、美。據介紹,基金會透過烹飪敬老活動宣揚孝順的傳統美德;無人機比賽開拓學生的高新科技視野;桌球劍擊等體育項目強身健體;歷奇和義工活動培養社會公民責任感和團結精神;漢服和中國畫班宣揚傳統文化。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副主席雷啟蓮對《龍週》記者說,去年基金籌委會舉辦了書法臨摹日,反應熱烈,不少基層學童第一次接觸這項傳統文化,今年更會以線上線下結合形式舉辦,召集大灣區不同城市參加者,成為一年一度的品牌活動之一。

提供新興體育體驗 料逾千學童受益
萬希泉鐘錶有限公司創辦人沈慧林特別為該基金打造「獅山精神」陀飛輪系列作籌款用途,收益扣除成本後全數撥捐基金。何漢文希望,透過與不同機構合作,能幫助更多基層學生「看多點、體驗多點」,尤其在體育方面,多元活動分階段進行,料一年有約2000名基層學童受益。
去年12月,委員會籌辦了黃大仙區無人機運動普及計劃,作為基金計劃的頭炮活動。「一般校內興趣班都是唱歌跳舞、籃球羽毛球之類,我們想提供比較小眾、基層家庭難接觸到的新興事物。」雷啟蓮指,計劃共有14間黃大仙區內的中小學逾百名學童參加,參與學童完成了一系列課程,掌握了無人機的基本技能和比賽技巧。
2025年全國運動會,無人機運動很大機會被納入其中一個比賽項目。在內地,無人機競速已是很成熟的賽事,但在香港仍未普及。基金將與中國香港無人機運動總會合作舉辦進階培訓、比賽和大灣區交流活動,讓更多基層學童可以體驗無人機的樂趣和挑戰。

啟動內地考察團
香港與內地已恢復全面通關,何漢文說,希望今年能籌辦一些內地考察團,針對小學生,可以到教育基地,參加一系列人文社科培訓,甚至透過了解內地疫情防控工作,對國家體制建立更深、更廣的認識。而針對中學生,則可到高新發展區及企業參觀,聯絡內地企業開辦實習體驗計劃等,讓他們對未來職業規劃有更清晰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