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虎迎兔 本港經濟逐步復常

本港過去三年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困擾,經濟遭受重創。隨著疫情緩和,近來政府陸續放寬防疫措施。有經濟分析師認為,本港經濟最壞的時間已過,加上背靠祖國和特區政府推出各項紓困惠民措施,相信港人今年能夠順利渡過難關。

​周先生在疫情前任職貿易公司,疫情爆發後,公司生意大受影響,最終他也難逃減薪厄運。三年來,周先生一直希望生活及經濟能盡快復常。今年1月8日,香港與內地連接的7個口岸終於恢復運作,實施第一段通關。對周先生來說,這是送虎迎兔之時最好的消息。「我等咗呢日好耐!」他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開心地說。

但周先生也發現,雖然陸港兩地逐步復常,確實為今年本港經濟帶來一絲曙光,可過去三年本港物價卻上升得非常厲害,「經濟明顯差咗,但買嘢反而好多都加價,好似茶餐廳啲食物,唔覺唔覺就加幾蚊……」

周先生指出,過去經濟好景,稍微加價尚能應付,但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如今物價上升時他的體會特別深。他擔心實體經濟今年未必能夠即時改善,市民生活仍要陷入艱難。

▲周先生反映,不少茶餐廳持續加價

經濟學家上調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至3.3%

資料顯示,本港經濟繼去年第二季下跌1.3%後,去年第三季收縮幅度擴大至4.5%。考慮到首三季經濟表現遜於預期,以及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等因素,政府早前預測2022年香港GDP實質增長為-3.2%。

不過,《彭博》的一份調查顯示,隨著香港逐步復常,加快與內地和世界重新連通,經濟學家已上調對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至3.3%,高於去年11月份的2.7%的預測。

與此同時,隨著美國和歐洲可能走向經濟衰退,依賴貿易的新加坡今年的增長料將趨於平穩,新加坡將增長2%。若香港今年的經濟增幅高於這個速度,將是自2008年以來首次超過新加坡。

穆迪則分析稱,香港正在轉向,惟或要到今年下半年才能看到真正的改變,預計今年第四季增長率將達到7.7%;全年增長3.8%,去年11月份的預測為3.2%。

奕豐環球市場(香港)副總裁溫鋼城接受《龍週》訪問時指出,近來多項利好消息出,恆生指數自去年10月份14,597點的低位不斷回升,外資亦持續流入本港,暫未見獲利套現的跡象,似乎有欲罷不能之勢。他預測恆指今年有機會挑戰28000點的高位。

溫鋼城續說,政府早前取消大部份防疫措施及陸港恢復通關後,各區人流明顯增加,如尖沙咀廣東道附近的名店已再現人龍,相信本港經濟最壞的時間已過去。同一時間,與歐美國家比較,香港的通脹問題也相對溫和。

背靠祖國 日常生活享受較低物價

財經專欄作家伽羅華接受《龍週》訪問時也認為,本港雖然和歐美國家同樣面對通脹問題,但由於內地產能穩定,港人在背靠祖國的情況下,日常生活仍能享受較低廉的物價,「否則香港人唔會成日淘寶」;另一方面,歐州能源價格不斷上升,國民苦不堪言,但香港能源基建完善,電力等能源價格相對穩定,故本港仍是亞洲區內最幸福的地區之一。

伽羅華相信,隨著防疫措施放寬及中美關係緩和,香港今年經濟表現可望進一步改善,加上政府提供一連串紓困措施,普羅市民皆能受惠。

至於去年各界關注的加息問題,伽羅華認為這已非首要關注點,反而是香港經濟屬外向型,貿易以轉口佔大部份,經濟表現與中西貿易關係密不可分,故未來關鍵是環球經濟走向,其中歐美經濟或出現衰退,市民要倍加留意。

▲香港靠內地提供穩定的食物供應

四大優勢港經濟中長期前景樂觀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去年在一個經濟論壇上,曾就全球及香港經濟作出分析,其中包括列出香港四大優勢,令本港經濟中長期前景樂觀。

首先是政府採取積極有為態度推動經濟發展,施政報告提出一些積極進取,大膽破格措施,吸引企業、招攬人才。政策措施宣佈後,不少企業、不少投資者和人才都表示歡迎,預期在2023年以及未來幾年香港人氣、財氣都旺起來。

第二是政府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同時支持以創新科技推動傳統企業以及產業的提升效率、升級轉型,開創更多的商機施政報告提出成立引進重點產業辦公室。以一站式服務、靈活優惠政策吸引重點企業落戶香港,並成立香港投資有限公司,以及之前成立的大灣區基金、策略性創科基金,整合起來,有利吸引這些企業落戶。

第三是數字經濟,其中以金融業為例,金融科技是促進轉型關鍵,金融科技除在支付上創新便利營商外,在企業融資、保險以及貿易交收以及外匯兌換之上都能夠發揮提速提效以及降低成本作用。

最後,一國兩制讓香港有獨一無二制度優勢,既可以依靠國家繼續發展、龐大市場,同時聯繫國際資金和人才,在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保留普通法,維持高度自由開放,提供一個國際投資者熟悉信任以及珍視的營商環境,讓香港成為內地和世界接連的獨特平台。

業界料兔年樓價顯著反彈

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公布,去年12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 332.5 點,按月跌2.03%,連跌7個月,創2017年4月後新低。若計去年全年,累跌15.59%,創下1999年以來的最大按年跌幅。

通關復常彰效資金人才流入

不過,業界人士普遍看好今年本港樓價走勢。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通關效應尚待發揮,海內外資金將陸續入市,加上引入高端人才計劃,對本港樓市均有顯著支持作用,全年樓價有望錄得10%至12%的升幅。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指出,農曆新年一二手成交明顯較去年暢旺,小陽春已經出現,樓價預料已經成功尋底,今年樓價有望上升15%。

世邦魏理仕則較為保守。世邦魏理仕香港估值及諮詢部資深董事郭偉恩表示,未來一手住宅供應量預計接近3萬伙,加上貨尾聚積1.6萬多伙,屬於高水平,因此預計樓市只會平穩發展。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