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觀塘 讓青年說好香港故事

青年觀塘成立已逾20年,本著「創新、求進、服務社群」的目標,至今凝聚了一班對社會服務有熱誠的青年一同學習成長。青年觀塘主席房逸君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表示,希望透過義工服務和地區考察活動,讓青年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認識社會及提升自我,從而影響他人,說好香港故事。

以地區服務喚醒青年歸屬感

青年觀塘初成立時,服務群體較集中於貧窮家庭,位於觀塘的會址為區內邊緣青年提供課後溫習或娛樂的場所,避免他們誤入歧途。隨著香港進入新的階段,融入「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發展戰略,青年觀塘也開展新的服務路線,緊貼政府的政策步伐,為青年提供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到哈爾濱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考察,開拓眼界。

「要說好香港故事,我們希望青年由認識社區開始。」房逸君說,機構的品牌活動有觀塘區傑出學生選舉、觀塘區聯校歌唱比賽、「始於足下•社區實習生計劃」等,其中社區實習生計劃涵蓋社區故事工作坊、導賞團和故事傾計站,課程由經驗豐富的社區導師講解,並從社區人士的自身回憶出發,帶領青年走訪社區不同歷史足跡,聆聽當區不同人的經歷和故事,發掘社區與自身的連結。亦會到訪紅色景點考察,如抗戰紀念館,彌補青年甚少接觸的香港歷史。

豐富多元的地區活動讓參加者對社區產生一份歸屬感。正因如此,青年觀塘匯集了一班有志服務社區的青年。2020年新冠病毒襲港,不少人不辭勞苦、不畏疫病加入義工隊,向區內有需要人士派發抗疫物資包。疫下三年來,青年觀塘也定期組織義工向區內居家檢疫人士派發食物、日用品等物資。

▲參觀抗戰紀念館,認識抗戰歷史

以文娛元素吸引青年融入灣區

近年政府鼓勵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但不少人仍對異地工作有顧慮,主要是因不習慣內地的生活。坊間青年機構舉辦的內地交流團大多為企業參觀或實習計劃,而青年觀塘的活動焦點截然不同,選擇以更輕鬆有趣的景點作為主打,讓參加者發現內地城市的生活樂趣。

「現在的年輕人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要說服他們融入大灣區,必須讓他們看到當地更豐富的文化娛樂元素,切合他們需求。」房逸君以大灣區最受歡迎的兩個內地城市為例,深圳的觀瀾湖高爾夫球場是亞洲首屈一指球場,舉辦不少國際賽事;而廣州的融創文旅城,有華南地區面積最大的室內滑雪場,「要讓他們知道,去內地不是做勞工,而是去生活。」

正如香港青年能夠說出香港的文化特色、街頭美食、旅遊好去處,他們在內地能「吃喝玩樂」俱全,才能真正習慣、融入灣區生活,成為灣區居民。房逸君希望,待兩地「通關」後,能開展這些內地交流活動,助力香港青年融入大灣區發展。

▲「慶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青年觀塘追光藝行日

優化組織架構 讓青年成為領袖

房逸君表示,青年觀塘今年透過各類活動,吸引了逾300青年加入成為會員,未來會根據活動參與度為會員進行分級,機構核心成員可幫助籌備活動,成為青年領袖,現時機構的核心成員已有約10人。

房逸君指,會繼續優化架構,擴大核心成員組,推出更多切合青年發展的活動。

▲「一帶一路」哈爾濱歷史文化融和交流團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