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行政長官選舉將於本周日(5 月 8 日)舉行,唯一候選人李家超上周五公布參選政綱,其中加強地區力量部分引起關注。多名地區人士接受《龍週》訪問時表示,支持李家超提出加強地區力量,相信有助政府更加「貼地」。
地區力量過往被忽略
李家超的政綱約30頁,有四大綱領。綱領的第一項便是「強化政府治理能力,團結一致為民解困」,其中的一項核心政策是「團結共同解困」,在全港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義工網絡,支援政府地區工作,例如在疫情、風災水災等,參與支援服務。
觀塘區議會主席柯創盛對《龍週》記者表示,地區力量過往一直被忽略,但其實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包括有很強的地區人脈網絡和動員能力,支持李家超提出加強地區力量,在全港18區建關愛隊。

身兼九龍社團聯會秘書長的立法會九龍東議員顏汶羽對記者說,除了動員能力,地區的優勢還有很多,例如地區團體長期紥根社區,對區內微小事務一清二楚,能有效反映民情和政策實施效果。立法會九龍西議員梁文廣對記者說,地區力量沒有官僚作風,靈活而「貼地」,能即時反映不同問題。
在全港18區建關愛隊雖然獲得支持,但綜合柯創盛、顏汶羽和梁文廣三位地區工作者的意見,當中存在不少困難,他們期望李家超若當選,要設立一個具體的機制。
其中最大問題是如何整合全港的義工,應由政府哪個部門處理?梁文廣特別提到,單是義工就有很多種,有同鄉社團的,有地區服務的,也有私人機構的,情況十分複雜。此外,義工的管理問題,是由公務員還是地區團體管理?他認為,管理方面一定要交給基層社團或熟悉地區的人士管理,這才能發揮地區力量最強大的作用。
地區工作者冀下屆政府善用地區組織
在第五波疫情中,更凸顯除政府外,民間亦可發揮巨大力量,例如在包裝及派發「防疫服務包」一事上,反映了政團以至地區團體的動員能力和市民的熱心,並展現出如何更有效地處理地區事務。不少地區工作者都希望,新一屆政府將有關機制恆常化,用好各地區組織、義工團體。
顏汶羽表示,第五波疫情期間,各區發動義工招募行動,一呼百應,可以看到大家都很想為香港出一分力,只是過往政府沒有渠道給市民參與這些工作。今次民政署願意和地區團體合作,由地區團體招募義工,可以看到團結的力量非常大。之前政府一直覺得社區動員力弱,但這只是政府的問題,社區的動員力並不弱,他很欣喜李家超能看到這一點。
梁文廣表示,第五波疫情可以看到地區動員力量非常強大,其中有不少在疫情下受助的市民,亦紛紛加入義工行列,期望幫助更多人。「這應該要延續下去,繼續強化市民服務社區的心態。」
訂KPI監察成效 有兩大難度
近年社會上不時有意見批評公務員有互相卸責、少做少錯的情況。在官員問責的問題上,多個政團如民建聯去年也公布「優化政府架構及主要官員問責制」倡議,提出要適度擴大問責團隊,為問責官員制訂一套嚴格的績效考核指標(KPI)。李家超的政綱特別回應了這一訴求,表明會在上任後100日內為指定工作訂立KPI。
顏汶羽就此認為,執行KPI有兩大難度,一是如何釐定KPI,因很多公務員的工作未必能量化,若量化後又會過於追求數字,例如設定要服務100個市民,但第101個市民來求助時,公務員可能因為已完成目標而未必做。故他認為,設定KPI一定要有誘因和動力,才能提升公務員的積極性。
另一難度是評核標準,如何做到客觀、全面、廣泛,具有認受性?顏汶羽希望加入市民的評核,因為市民是政府服務的對象。
顏汶羽認同KPI的表現應與公務員的升遷或加薪掛鈎,優化制度,做到「能者上、劣者汰」。這也能增加政府的透明度,讓市民更清楚公務員是否合格。
梁文廣則建議,可以挑選一些任務來評核KPI,例如成立18區關愛隊就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包括能否在百日成立。
他認為,在執行難度上,最重要是看公務員的心態是否能改變,「我比較進取,如果公務員的心態不能改變,KPI不達標,就應適時檢討或改變現時的公務員制度。」

李家超政綱4大綱領
1.強化政府治理能力,團結一致為民解困;
2.精簡程序多管齊下,提供更多安居之所;
3.全面提升競爭實力,創造持續發展空間;
4.同建關愛共融社會,增加青年上流機會。
逾七成人滿意李家超政綱
加強地區力量的構思是如何來的?李家超在社交媒體透露,早前有市民留言向他建議「政府要加強與地區人士溝通,用好地區智慧」,故他在政綱提出要「團結共同解困」,會加強和地區基層組織聯繫,建立更多的合作渠道,以確保政府要動員的時候,可以發揮最大力量。
李家超提到,平時亦可提供關愛服務,例如照顧長者及推動慈善工作等。政府亦可藉此網絡,了解社區需求。
有調查顯示,近七成四受訪市民表示很滿意或滿意李家超政綱,而在四大綱領中,獲最多巿民支持的是「強化政府治理能力,團結一致為民解困」,當中「在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義工網絡,支援政府地區工作」的方案最被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