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本港盛行養寵物,不少人加入成為貓狗奴。根據統計處2019年公佈的數字,全港有24.19萬個住戶有飼養貓狗,佔所有住戶的9.4%,且大部份住在私人房屋。而在九龍中,寵物共享公園等設施相對足夠,反而如何推動人與「毛孩」於社區共融,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龍週》就此訪問了立法會九龍中選區參選人,以了解他們對此的看法。
李慧琼:共融及寵物主公德心教育須同時推進
過去數年,李慧琼一直致力於完善區內寵物設施。目前,九龍城和黃大仙區分別已有5個寵物公園,「從零到有,這是大家努力得出的結果。」
然而越來越多『毛孩』成為人們重要的家庭成員,李慧琼坦言,接收到市民兩方面的意見:一方面寵物主人要求增設更多的寵物公園,另一方面不少人反映街道上常出現狗屎等,造成環境衛生困擾,要求政府加強對狗主的教育。
李慧琼對此很認同,她強調這兩方面的教育需要並駕齊驅,都相當重要。她建議政府加強社區共融宣傳,「一些市民還沒有能夠接受共融的概念,但這一點在歐洲部分國家如英國早已推行。」她認為現時啟德跑道公園就是一個很好的共融例子,那裡並非僅是「狗公園」,而是讓人與寵物共處。
然而,部分狗主人缺乏公德心的行為則會對社區共融構成阻礙,因此李慧琼希望政府加強宣傳教育,如狗隻大小便後即時清理以保持社區清潔、在共享地方繫狗繩等。

楊永杰:屋苑可劃定路線供寵物使用
楊永杰坦言,現時九龍中區內的寵物設施尚算足夠,未來若有機會還會促請政府增加。然而,養寵物和未養寵物的居民之間不夠友善,甚至存在矛盾,這一問題值得關注。
以寵物公園為例,「很多狗主喜歡晚上帶狗隻去公園玩,噪音對附近民居造成滋擾。」楊永杰認為,公園應增設隔音設施,以減低噪音所造成的影響。
另一方面,現時不少屋苑的寵物政策並不友善,有部分寫明不准養寵物,他認為這將對寵物主人造成困擾,「有的家庭其實已經養了寵物,那政策不允許是不是就要棄養?這對寵物而言不友善。」
楊永杰理解部分人對寵物較為敏感,或怕狗,「可能不喜歡寵物在屋苑內走來走去。」這部分居民的想法亦需要顧及,因此,他建議屋苑可劃定指定位置供寵物經過或使用,在明確指引下寵物主人可更清晰地知道去哪裡放狗,同時亦不會影響其他居民,有利於屋苑整體的和諧,又兼顧寵物友善原則。
除此之外,楊永杰還提到,早前立法會曾提出成立動物警察的建議,並藉修改相關法例賦予警方更大權力處理殘酷對待動物案件。但有關提議一直未被採納,他認為,社區不時出現虐待寵物的情況,需要設有專門的動物警察處理案件。
九龍中選區參選人還有譚香文,但至截稿前,對方仍未有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