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未能遮住的右臉頰近眼下位置,貼了一塊透明繃帶,仍有紅腫跡象。徐景勝在接受《龍週》記者訪問時主動說起這道傷口,今年農曆年初三參加毅行者時,夜晚看不清腳下凹凸不平的路,不小心絆倒撞在石頭上,當下就腫起來,半塊面都有血跡。
「樂施毅行者」是本港最大型的遠足籌款活動,參加者必須4人組成一隊,日夜趕路,於48小時內橫越100公里麥理浩徑,起點由西貢北潭涌傷健樂園至終點元朗大棠燒烤區。徐景勝的一班隊友都是40歲上下的「資深青年」,各有事業要忙,亦兼顧家庭。只是參加毅行者的念頭十年前就冒起,「不如趁還年輕時做一些事,證明自己。」
疫情下參賽一波三折 特殊形式難度激增
「我很久以前就想參加毅行者,但一直找藉口拖下去。」一拖就是十年,正好撞上新冠疫情,除了行山無其他娛樂,這一目標又再提上日程,「現在不去還等到什麼時候?」於是徐景勝聯同3位中學同學,去年報名參賽。
疫情反覆,參賽可謂一波三折,原訂去年11月的比賽延期至今年1月,其後又被取消,但主辦方推出特殊活動,在原路徑基礎上衍生三種參賽形式,其中「堅毅行」與以往比賽類似,48小時內一次過完成全程,另外兩種則相對輕鬆:「慢活行」參與者可以最多4次分別完成指定4段路徑;「任你行」參與者在固定幾個起點處出發,因應能力決定終點位置。
徐景勝與3位中學同學最終選擇難度最高的「堅毅行」,年初三清晨5時出發。他向記者展示參賽要下載的一個app,主辦方會透過衛星定位,追蹤參加者的行山路線和實時位置。
特殊形式令比賽難度大大提高,徐景勝解釋,在傳統比賽中,在不同路段會設有休息站,提供食物、水等補給物品,亦有醫護人員在旁支援。但這次什麼也沒有,一切補給都需背上身,「前50公里所需要的水、食物、尿袋等物資,我們都自己帶,另一些需要請朋友帶著物資到中途某個位置等我們。」
屢生放棄念頭 28個鐘行畢全程
賽前訓練提早幾個月就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徐景勝近乎每日收工後都抽時間加強體能訓練,每到週末便和隊友相約行山。他形容,幾乎行遍全港山徑,全程超過600公里。徐景勝家住大角咀附近,常選獅子山作為訓練地點,「獅子山其中一條麥理浩徑路線是由獅子山行到長沙灣的鷹巢山,這條路鄰近市區,是一條很好的訓練路線。」
從準備到比賽中,徐景勝坦言不止一次想過要放棄。一次是臨參賽前,隊友不慎摔倒,膝蓋半月板撕裂。另一次則是比賽中途,徐景勝在夜晚行山時不慎絆倒,臉撞向石頭。「要不要放棄?」他說這個問題反覆在腦海中蹦出來。
但最終,隊友忍痛參賽,而徐景勝也爬起身,貼上一塊膠布,擦去滿臉血,繼續向前走。他們用28個小時完成全程100公里的路徑,儘管用時比預期的24小時內稍長了些,但徐景勝已很滿足,「我們一班人同心合力去行,過程裡互相傾訴交流,暢談心事,也互相鼓勵支持,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和山峰。」
為玩鐵索攀登 勵志減重約100磅
眼前的徐景勝身材保持得很好,實難看出幾年前他還是一個200多磅的「肥仔」。
2018年,徐景勝與朋友相約到馬來西亞京那巴魯山玩鐵索攀登。臨行前4個月,隊友們跟領隊申請預約時得知,出於安全考慮,鐵索攀登有體重限制,「所有人都可以玩,只有我超重不可以玩。」
這件事激發起徐景勝減肥的決心,短短4個月內,他透過飲食控制加不斷的運動,成功減重約100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