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經歷社會動盪和撕裂,再加上疫情,百業蕭條,各行業僱員備受裁員、停工、減薪的打擊,各界均期望集中精力做好經濟和民生。因此,筆者十分支持全國人大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期望香港撥亂反正,重拾安寧,市民安居樂業。
不過,要奠定香港長治久安,贏得民心,這次改革必須讓市民有信心,看到希望,政府和議會有決心和實力解決長期積壓的民生問題。舉例來說,在2010年住戶收入中位數是$18000,十年後是$25500,增加41%,不過樓價卻飛升兩倍,十年前購買一個新界的五十平方米小單位,需要218萬元,現在則需661萬元!不吃不喝半年才能買到一平方米。沒有安居樂業,哪有人心思穩?
至於階級流動、在職貧窮和社會保障更是一貫勞工界最關注的範疇。市民並未充分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合理的政策訴求並未在議會和政府上得到全面回應。現時香港僱員人數超過三百萬,在選委會和立法會議席上應「較大比例」增加基層和勞工界的席數和比例,成為議會較顯著的力量,平衡資本家壟斷和地產既得利益集團的力量,也可確保決心推出惠民政策的政府得到堅實支持,讓一國兩制的社會主義彌補資本主義的缺陷。而且勞工界的特質是群眾組織、維權工作、謀取福利和民主參與,可謂天生賦予體察民情的能力,有利監督政府真正為人民服務,也有助根據民情提倡政策,符合有為愛國者的新標準。
鄧家彪:註冊社工/工聯會九龍東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