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凌晨,政府突然封鎖佐敦部分區域檢測。在當區服務市民多年的民建聯前區議員楊鎮華,期間一直在現場為居民提供服務。總結這次封區檢測行動時,楊鎮華認為整個行動值得肯定,但仍有一些細節須改善。
尼泊爾人喜素食 食物多肉類罐頭
楊鎮華接受《龍週》專訪時指出,這次封區檢測安排在周六及周日進行,較平日理想,能夠把對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此外,政府專門設置了尼泊爾語熱線,為有需要的少數族裔居民解決問題,也值得一讚。
他說:「佐敦一帶的少數族裔八成是尼泊爾人,有一部分婦女只懂尼泊爾語,尼泊爾語熱線不僅讓她們感到親切,更對她們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有很大的幫助。這方面政府比之前做得好,顯然是汲取了過去的經驗教訓。」
但楊鎮華也認為,政府在供應的食物方面仍有些細節問題需要改善。他指出,尼泊爾人之中有不少是素食者,政府似乎沒有考慮到這一點,提供的食物多為肉類罐頭,讓部分居民感到不便,「如果能夠提供一些素食,不是說一定要新鮮的蔬果,而是只要有數款蔬菜類罐頭供居民選擇,就會更好一些。」
對於這次封區檢測,楊鎮華表示,當區絕大多數街坊皆支持,不少人反映油尖旺區在封區檢測前已出現多宗確診個案,亦已發現存在隱性傳播鏈,封區檢測的行動如果能夠早一些執行,就能早些截斷傳播鏈,讓居民早日安心。
冀日後封區決策果斷迅速
亦有街坊認為,政府應對疫情的決策不應該以每天為單位,而應以小時為單位,以求在最快的時間內及時作出決策。這次封區就因為經過較長時間的討論,而令一部分居民事先得到消息,提前遷出。
楊鎮華希望,經過這次佐敦封區檢測的經驗,政府可以設計一套更完善的流程,日後再進行封區強檢時做得更順暢。
值得一提的是,持續一年多的疫情亦令佐敦區的劏房問題更顯凸出。楊鎮華指出,劏房的環境惡劣,早前新填地街的劏房爆發疫情時,他曾前往查看,發現那裏的情況猶如以前的九龍城寨,老鼠、蟑螂隨處可見,還有樓梯被垃圾封堵不能通行,污水橫流。
此外,有些樓宇存在過多的劏房,大廈結構存在安全隱患。他認為,經過這次疫情,政府有必要認真思考劏房是否仍有存在的價值,以及加強管理劏房。

一方有難 八方支援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政府封區之前,民建聯油尖旺團隊已經在該區不斷地向居民通報疫情情況,並向街坊派發單張,讓大家掌握到最新的疫情資訊。
政府封區後,民建聯主席李慧琼、九龍西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油尖旺區議員孔昭華及楊鎮華等人,又隨即趕到現場,協助居民與政府溝通,穩定居民情緒。楊鎮華透露,民建聯在封區期間接到不少街坊的求助,如有一位居政府封區後,民建聯主席李慧琼、九龍西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油尖旺區議員孔昭華及楊鎮華等人,又隨即趕到現場,協助居民與政府溝通,穩定居民情緒。楊鎮華透露,民建聯在封區期間接到不少街坊的求助,如有一位居民不知道政府有供水站,致電民建聯反映家裡沒有水喝。民建聯於是協助對方解決了這個問題。
除了民建聯,前九龍西立法會議員陳凱欣及其團隊亦一直在現場,觀察圍封檢測的情況,協助政府與居民溝通,並及時向當局提供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