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工作/生活─追求圓滿的斜槓人生

梁啟超《敬業與樂業》中倡議人人皆要有職業,並且要將其職業做得精專,忠實地把工作做得圓滿,此為「敬業」。而「樂業」則指凡職業都有趣味,「只要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並認為「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如此」。近年興起的「斜槓族」所鼓勵的彈性就業,恐怕是對梁啟超名篇的最大挑戰。

斜槓族(Slash族)出自美國女作家及諮詢師馬奇·艾波赫(Marci Alboher)的暢銷書《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壓力下的職場求生術》,具體意指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工作模式,而選擇有多重職業及身份的生活。這些具有多重事業的人,可能同時擔任兩份或以上的半職或臨時工作,又或在某一行業得到相當成就時轉往另一行業發展。這族群人士會在自我介紹時,以斜槓(/,Slash)來顯示不同職業或身份,如「姓名,職業/職業/職業」,因而稱為斜槓青年。這個族群的出現,直接衝擊19世紀起文明社會誕生的全職工作的概念,乃至現代社會中的絕大多數職業中,鼓勵每個人設法讓自己投身一個行業,並讓個人全情投入的主流想法進行腦震盪。

▲《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壓力下的職場求生術》書影,馬奇·艾波赫也自稱為Author/Speaker/Coach。

根據香港一個青年機構的調查結果再推算,全港有約13萬名性質與Slash類近的彈性就業青年,以不同範疇的工作填滿時間表,並自我選擇去決定是否承接某項工作。創意館部份駐館藝術工作者亦是斜槓青年,其中Breakthrough Art Studio 創辦人之 一 的Barnard與Artistic Room創辦人Yucca,便甘願放棄穩定的會計及公關公司的月薪工作,全心投入藝術/教學/手作當中。對斜槓青年而言,對比刻板固化但穩定的工作狀態,他們取的是一種多重事業的路向,更重視自己的時間掌控權,並追求多源的收入。

▲Breakthrough Art Studio創辦人Barnard與Artistic Room創辦人Yucca放棄月薪工作,以藝術作為斜槓屬性,闖出一片天地。

社會上有聲音認為,選擇成為斜槓族,是部份青年逃避全職工作上的不如意而衍生的泡沫選項。回應此類觀點,有斜槓藝術工作者反而表示自由工作者更能分攤風險,比如Yucca既能於市集擺檔賺取收入,又可以在工作坊上賺取導師費,收入雖然不算高,但對比全職員工因為市道不順被裁員,反而更能保障自己「有收入支撐」。當然,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斜槓族大多沒有家庭經濟負擔,而且大部份處於邁向目標的過渡階段,距離自己成為所從事的斜槓行業中的專業人士,尚有一段距離。相比單一職業收入的穩定,斜槓族更嚮往多重職業生涯帶來的自我滿足和價值感,斜槓生活讓年輕人找到自我實現的途徑,並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甚至創業資金投入去追求心目中理想的狀態。

在學術界中,當一個人在某些領域擁有的理論與知識具有相當程度的認識,並參與了對未知事物的研究,對未知事物提供合理且可證明的解釋,最後通過答辯去捍衛並且接受相同領域專家的挑戰,並向全世界證明其探索出的「未知」經得起質疑時,大學會向其授予學位,而這也是哲學博士學位產生的過程。斜槓族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在保有自己的獨特性以及技術的多元性上追求卓越,並能快樂地賺取收入。

換言之,只要積極進取,斜槓也能取得較高成就。本欄上期介紹幾何的文章中,便有一位很成功斜槓族: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不只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家,他更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博學者,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

▲名畫《蒙娜麗莎》原作者達文西是跨學科達人,也是斜槓族的代表人士之一。

簡介:

「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是東九龍民間獨一無二的文化藝術中心,以社企模式營運,為公眾、學校及機構提供工作坊,推行各類藝術、文化及教育活動。

主辦機構九龍社團聯會社會服務基金於2010年起向政府承租原海濱學校校舍,並將之活化成為藝文平台,將海濱學校的教育功能繼續承傳。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