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梓銘:口瘡原因三大類.健脾益氣固根本

中醫云「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因應不同原因發生的口瘡、唇瘡,大概可以被分為實火、虛火及純虛三種類型,其中以虛火最為常見。

所謂的虛火,就是它並不是以火為主導。例如大家熬夜、壓力大等,實際上是一種對身體陰性物質、水分,乃至血的層次的耗損。耗損到了某種程度,能量自然偏盛,而見有火熱的症狀。這種人除口瘡外,很多時候會伴隨胸悶、心煩、口乾但不想喝水、手腳心發熱的症狀。如果不把作息調養好,虛火很難徹底祛除。

至於實火的症狀,除了口瘡處更為疼痛外,更可見口乾舌燥、易口渴而喜冷飲、口臭、便秘或排便質硬、睡眠不佳、小便色黃等。這類人就必須避免吃過多烤、炸、辣等刺激物,或是胡亂進補了。

而所謂的純虛體質,多是脾胃消化功能差,或虛火症狀長期未得處理而日久形成的。症狀上口瘡顏色會偏淡、疼痛程度較輕,但卻會很容易反覆發作。這類人時常會抱怨疲倦乏力,甚至睡十多個小時也睡不飽。此時當以補脾胃及補氣為主。例如黃蓍、炙甘草、淮山等,少量運用,每日五至十克,煮湯煲水,性質較平和,不傷人。

當然,如遇上反覆發作的病理問題,不管是否口瘡,也應主動求診,作進一步診斷。在此奉上一方金銀花茶,有清熱養陰之功,供有輕度口瘡的朋友參考運用:

材料:金銀花三、生甘草三錢、麥門冬三錢
做法:以上藥物洗淨後,加入三碗水煮成一碗,待暖後即可飲用

蔡梓銘:香港註冊中醫師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