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其實並非迷信。在中醫理論下,萬事萬物都是由氣所組成,氣的不同運動方向、模式,釐定了一株草藥的藥性、外貌。同樣,人體內的氣血運動的異同,也造就了你我的先天外貌不一,後天得到不一樣的疾病。因此,人有一雙耳朵,又有兩個腎,而且腎與耳朵外型相似,絕非偶然天成。
中醫說「腎開竅於耳」,腎氣強則耳聰目明,腎氣弱則「眼矇耳聾」。耳鳴及耳聾分有慢性及急性,以慢性較為常見。皆因肝腎功能失調,致養分未能正常輸送至耳朵。慢性的發病緩慢,一般程度較輕,而且耳鳴和聽力下降的情況並非持續,這種必須要警惕調養作息時間及質素,也要慎戒房事;而急性的耳鳴耳聾,患者會在一兩天內突然失去部分甚至逾半聽力,且伴有耳鳴。這種程度較重的,耳鳴、聽力下降況多半是持續性的,必先要保持鎮定,且立刻求醫。急性的原因有時也可以是因感冒而起,但更常見的成因卻是因情志失調、心情不佳,火氣上升;或多煙酒、多食肥甘厚味食物,最後體內聚積痰熱,阻礙了氣血流通向上。
平日的保養,可以試試「鳴天鼓」。此法是叩擊頸後枕部,從而發出咚咚響聲。先將兩手掌搓熱,掌心分別緊貼雙耳,手指向後托住後腦部,並將食指壓在中指上,使食指從中指上重力滑下,彈擊到後頸髮際處,以聽到「咚咚」之聲為佳。一般先左後右,各擊24次,再合擊48次,早晚各做一次。堅持應用,有聰耳防聾的作用。
蔡梓銘:香港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