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香蘭 妙手結蜢 保存港人的青蔥記憶

樓下的麵粉公仔,轉角的連環套,偶遇的中國繩結,還有唯妙唯肖的草蜢編織,那些年的童年往事,大家還記得嗎?隨著時間的流逝,近年本港越來越多傳統手工藝正漸漸失傳。身為草蜢編織工作坊的導師蘇香蘭,卻堅守草蜢編織二十載,躬體力行,默默地守護著無數港人的青蔥記憶。

二十年不離不棄 堅守如初

蘇香蘭與草蜢編織的不解之緣要從大約20年前說起——一次機緣巧合,她參加了一間文化機構舉辦的中國民間工藝課程,那次活動是藝術發展局資助,此課程內容包括中國繩結、紮染及草編等。

「當看到草蜢編織時,立刻喜不自勝。」一塊葉子就編織出如此形神兼備的草蜢,簡直太神奇了,蘇香蘭說,幼時街頭草蜢師傅的回憶又重新找了回來,她決定去嘗試學習,從此二十年不離不棄,一直堅守如初。

草蜢編織在初學階段是有一定難度的,比較考驗耐力與專注力。蘇香蘭憶述,當初嘗試很多次都失敗,但那生猛可愛的成品草蜢太有魔力,「我不想隨隨便便就放棄,選擇了就一定要有所成效。」在不斷反覆練習手法技巧後,她終於完成了第一只自己親手編織的草蜢。

「當時我簡直欣喜若狂,現在都記憶猶新,好像自己完成了一件很大的事業一樣,所以做任何事都貴在堅持不懈,守得雲開見月明。」蘇香蘭將自己的第一件作品送給了老師,她說一來證明自己終於出師了,二來也是答謝老師的悉心教導。

嘆傳統手工藝在港無立錐之地

時至今日,草編手藝在本港已愈發式微,年輕一代更多沈迷於電子產品及網路遊戲,很少人還會想起草蜢編織。蘇香蘭慨嘆,社會日新月異,產業更替非常快,加上街道舖租昂貴,許多傳統手工藝在本港很難搵到錢,有一些已後繼無人。草蜢編織在過去都是走街串巷的擺攤叫賣,當今更是無立錐之地,如果沒有人去堅守,則必然會消失。

「草蜢編織是無數代人青春年少的記憶,我不想牠僅停留在那些世代的記憶中,更不希望牠從我們的記憶中慢慢抹去。」蘇香蘭說,希望往後餘生能夠守住昔日的文化與智慧,守住港人曾經的那些年。

為了保護草蜢編織這一傳統手工藝,長春社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坊,並邀請蘇香蘭擔任導師,能學以致用,把這門手藝繼續傳承下去,「我備感欣慰,並樂此不疲!」蘇香蘭說要特別感謝長春社文化古跡資源中心對文化遺產保育做出的重要貢獻。

除工作坊教學,蘇香蘭每年還在港九、新界的中小學校舉辦10至15場的草編推廣課堂。每年的慶回歸、國慶等重要節假日,她都會協助地區團體舉辦具有中國特色的手工藝現場表演及教學,讓更多的人能像她一樣有緣結識草蜢編織。

傳承中難忘學員回饋

蘇香蘭平日在黃大仙一間機構工作,教授手工編織只是業餘興趣。她說,編織草蜢是一個需要靜下心來的工作,所以並不會有特別深刻的經歷,要說能記在心裏的,那就是學員的回饋。當她第一次收到學員寄來的心意咭時,內心確實有些小激動和幸福感。

還有一次在學校做推廣教學,幾個調皮搗蛋的同學影響到教學進度,突然傳來一個女俠般的聲音:「請同學們尊師重道,專心學習。」蘇香蘭說:「此時我不僅感激這位女生對我本人的尊重,也更感激她對這門手工藝的尊重。」

▲蘇香蘭(右一)在社區教人編織草蜢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Kowloon Post 龍週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