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後專訪 何漢文 無悔落區服務街坊「中招」

8 月 1 日深夜大約 11 時,東九龍居民委員會主席、民建聯社區幹事何漢文接到同事來電,「說他確診了」。他無暇多想,立刻將自己關進房間,開始隔離,不准太太和三個孩子靠近,如同跟病毒賽跑。但一切發生得太快,病徵隨後便出現,兩天後的下午,何漢文被私人化驗所通知初步確診新冠肺炎病毒。

接受《龍週》專訪這日,何漢文已出院,但為家人著想,還是暫時獨居酒店。訪問期間,他依舊咳嗽不斷,近乎講幾句便要停下。回憶當日「中招」的經過,他顯得很平靜,坦言疫情當頭堅持落區,就已有心理準備會被感染,但無法在街坊最需要他的時候退縮。

「中招」意料之中 最擔心感染家人

何漢文記得,那是他進入自我隔離的第二日晚上,開始喉嚨痛、發燒。這時他已經與一眾同事一齊接受了病毒測試。結果很快出來,他收到私人化驗所通知,他的樣本初步呈陽性,已轉介衛生署跟進。

「說實話,那一刻好平淡,沒什麼特別感覺。想著自己始終年輕,應該沒什麼事。」他頓了頓,又說,「不管是同事確診,還是我確診,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我們作為社區前線工作者,預料到會有這一天。」

他唯一擔心的是家人。何漢文有三個十歲左右的小朋友,「他們這麼小,如果被感染會很辛苦」,而更令他一顆心緊緊提起的是,在這時太太開始出現疑似病徵:喉嚨痛、肚瀉。

最終家人和一名傭工被送往駿洋邨檢疫中心,測試結果全為陰性,「真的好彩」,這話何漢文重複說了好幾遍。

他的病情卻迅速惡化,8月5日起連續十幾日高燒不退,最高燒到40.3度。他與家人近乎完全失聯,起初還能用手機聯絡,「後來我一路高燒,連拎起手機的力氣也沒有。」醫生為他使用一些干擾素治療,幾個療程下來打了十多針,效果卻不明顯。又再轉換治療方式,吊鹽水、用抗生素,才慢慢控制住病毒。

▲何漢文在慈民邨和慈康邨分發漂白水

頂住疫情落區幫手 派物資支援街坊

回想早前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尤以慈雲山一帶為「重災區」,隨著區內食肆、街市、安老院舍相繼爆疫,人心惶惶。當人們足不出戶,公司紛紛選擇Home Office的時候,何漢文堅持落區,忙得不可開交。

他一方面要接觸確診大廈的居民派發物資,如口罩、消毒液、酒精搓手液等,又疏導他們的情緒,為他們答疑解惑;為早前爆疫的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的院友家屬提供支援。

另一方面,何漢文留意到,在政府公共服務、慈善機構派飯活動均暫停的情況下,不少獨居長者、獨居殘疾人士處境艱難。於是他跟同事一齊準備了真空包裝的食物、罐頭等,請義工帶給他們,「希望能先頂住一陣」。

近乎每日都會與確診大廈住戶接觸,何漢文清楚知道存在感染高風險,但為什麼明知風險還要做?「我在這個區做了十幾年區議員,跟街坊始終都有感情。這種時候是街坊最需要我們的幫助、解答疑惑,如果我們都退在後面,還有誰會來做?」

所以他還會堅持落區服務街坊,「等我病毒絕對清除,確定自己不再是帶菌者,我一定會繼續。」

▲何漢文上樓向慈民邨長者派發防疫包

政府安排混亂 家人等足五日才檢疫

身為社區工作者,又曾是確診者,何漢文認為此次疫情中政府安排混亂,他以自身經歷為例,收到確診通知後,家人被關在家中等足五日才獲安排入住駿洋邨檢疫中心,接受病毒測試。

「政府沒有急市民所急,他們沒有考慮這些密切接觸者不能落街,怎麼解決吃飯問題?會不會在等待過程被感染?」他認為政府抗疫時應考慮得更全面,做得更人性化。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