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業調解聯會 推動調解普及化

調解,在許多人的認知中,是一項冷冰冰的法律程序,主要是用作解決商業上的糾紛。但國際專業調解聯會告訴大家,其實調解也可以廣泛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爭執,化解許多矛盾。

有助減少人與人衝突

國際專業調解聯會的會址位於新蒲崗,在去年7月成立。成立的時候,正好遇上修例風波,聯會創會會長羅小華和葉筱彤眼見許多年青人充滿怒氣,走上街頭,心中感到很不舒服,心想假如這些年輕人從小能學習調解,懂得怎樣去看待問題,處理問題,事情可能未必會發展到這樣的地步。

所以,國際專業調解聯會的成立,就是希望向社會推廣調解,讓更多人認識調解,能運用調解的一些專業知識和技巧,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聯會亦希望能走入學校,在小朋友心中種下調解的種籽。

羅小華接受《龍週》訪問時慨嘆,許多人對調解認識不多,甚至存在誤解。其實,調解不僅僅是用於解決商業糾紛的法律程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很有用,如在處理客戶服務、人際關係方面,如果加入調解的元素,許多事情會變得容易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更好,可以減少衝突。

她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兩個小朋友爭一個橙,作為中間人會怎麼做呢?大部分人會回答說切開一半,平均分配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從調解員的角度看問題,首先要詢問兩位小朋友各自想要甚麼?結果很可能是A小朋友想要橙皮做燈籠,B小朋友想飲橙汁解渴。了解了各自的需求後,最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是將橙皮給A小朋友,橙肉榨汁後給B小朋友。

調解聯會
▲羅小華(左)和葉筱彤(右)共同創辦了國際專業調解聯會

為學生提供培訓課程

「聯會就是希望更多市民慢慢學懂用這樣的方式,去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羅小華說:「這些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小糾紛,如果學會運用調解,就會令生活變得很不一樣。」

翻查資料,原來政府由2007至2008年已開始推廣調解,但經過了十多年的推廣,成效不彰,社會對調解的了解有限。

葉筱彤告訴記者,聯會希望改變這一狀況,過去一直聯絡學校舉辦講座和培訓課程,也為家長舉辦培訓課程;以及與一些NGO合作,向基層的低收入家庭提供調解培訓課程。

在學校,聯會會專門為小朋友設計課程,讓他們成為小領袖,幫助解決一些同學之間的小問題,用自己的知識排難解紛,減輕老師的壓力,減少同學之間的衝突。

至於針對成年人的課程,就要複雜一些,包括有一些法律條文和法律知識,須由專業的律師或大律師主教。

調解聯會4
▲小學生也能學懂調解

美容業出身 進修學習成調解員

作為國際專業調解聯會創會會長,原來羅小華是美容業出身,做過多年的美容學校校長,覺得調解在很多範疇有用,於是在2006年參加VTC的首個調解員課程,於是在2010年參加VTC的首個調解員課程,成為調解員,不僅做調解工作,還致力於推廣,讓調解走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葉筱彤也是做美容出身,十六歲學師做美容,後來到大機構做管理層,並且熱衷於做義工,「從做義工中我學會了人生除了賺錢還有其他意義,須不斷學習,不斷進修,再貢獻給社會。」

但葉筱彤走上調解之路,則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十年前有次旁聽海關的講座,懂得調解的重要,就參加了調解員的課程,成為調解員。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Kowloon Post 龍週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