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行先 凌駕民生 立法會淪為「拉布會」

第六屆立法會會期已於上個月完結。回首過去四年,立法會遭受前所未有的暴力衝擊,議會鬥爭日趨白熱化,行政立法關係撕裂,議事廳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決鬥場」。近年只顧政治鬥爭卻懶理民生的立法會,難道真的已經淪為「拉布會」?

虛耗議會時間 民生議案被「拉死」

數據顯示,今屆立法會共舉行了141次會議,總會議時數約1711小時,較第四屆及第五屆的1908小時和2174小時的紀錄有所減少。主要原因包括立法會大樓在去年遭到示威者前所未有的衝擊及破壞,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本年度內務委員會在郭榮鏗等反對派議員的「拉布」下,拖至今年5月才選出主席,期間沒有代理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主持立法會會議工作,因此損失了約60小時的會議時間。

此外,上一屆立法會曠日持久的「拉布」和點算法定人數問題,仍在今屆立法會中持續「蹉跎歲月」。點算法定人數雖不及第五屆時冠絕歷年的600次,但今屆也有501次,虛耗約87小時,佔全屆總會議時數約5%,浪費的時間仍然很多。

虛耗議會時間最直接的影響便是法案審理工作受阻,直至今屆會期結束,政府提出的89項條例草案,只能通過其中的78項,而未能審議的草案則需要在下屆立法會重走程序。

被「拉死」的條例草案中,不少涉及民生和公眾利益,如加強規管電子煙、有關垃圾徵費、以及建議推專營的士服務等草案均「難產」收場。備受關注的5.5億元涉及「明日大嶼」的研究撥款,在會議結束前仍未能審議。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早前指出,近兩年來立法會的討論明顯傾向政治化,即使涉及民生和經濟議題,也難與立法會議員理性討論。他批評反對派議員不斷以政治手段凌駕市民福祉,不惜以癱瘓立法會的正常運作為代價,罔顧經濟以至社會民生發展。

螢幕快照 2020-08-06 下午2.26.31

議員行為不檢 議會形象急速崩壞

回顧第六屆立法會的情況,會期伊始便出現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和挑戰。有反對派議員宣誓就任時,誓詞中的辱華言語和行為引發宣誓風波,6名議員被法庭裁定宣誓無效,喪失議員資格。

議事廳中的政治衝突元素,為日後的亂局埋下伏筆。去年6月的修例風波,令行政與立法關係瞬間降至冰點,繼而全面破裂。立法會大樓在去年7月1日被示威者衝擊破壞,修復重開的立法會維持著低度運作,建制派與反對派在議事廳內唇槍舌劍之外,肢體衝突也愈發激烈。

立法會財委會和內委會選舉主席期間,反對派議員採取包圍主席台、手持擴音器高呼口號、以及推搡衝擊他人等方式以示抗議。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在立法會三讀辯論《國歌條例草案》時,有反對派議員於兩次會議期間,在會議場地潑灑惡臭的不明物體,令會議被迫暫停或需要轉換場地舉行。

縱觀議會秩序方面,在今屆立法會,議員因行為極不檢點而被命令立即退席共有97次,明顯較上屆75次多,涉及25名議員,數目不僅遠較上屆7名多,也成為歷屆最多。

007
▲反對派議員潑灑惡臭不明物體,令會議被迫暫停

李慧琼嘆議會淪為抗爭戰場

003

回顧過去四年的議會工作,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形容彷彿經歷「大起大落」。事實上,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初期,行政立法關係曾有過短暫蜜月期,議會運作相對暢順。在相對緩和的政治氣氛下,立法會成功修訂議事規則以及通過高鐵一地兩檢,不過當政府去年擬修訂逃犯條例時,情況便急轉直下。

「立法會就是社會的縮影,因修例風波社會爆發大規模衝突,議會也變成了抗爭的戰場。」李慧琼在接受《龍週》訪問時表示,街頭衝突愈演愈烈時,議會也被反對力量騎劫成為抗爭場所,有議員無所不用其極地阻礙政府施政,最終犧牲的將是香港的大好前景。

街頭暴力示威愈演愈烈之時,有立法會議員則濫用《議事規則》賦予的權利,利用立法會作為平台與政府對抗,尤其是內委會主席選舉拖延半年之久,嚴重阻礙政府正常運作。身處內委會主席選舉的風暴之中,眼見許多法例需要更新,行業亟需通過立法拆牆鬆綁,而立法會卻陷入鬥爭和內耗之中,市民成為真正的受害者,為這些不負責任的行為埋單,李慧琼對發生的情況感到非常遺憾。

「香港的議會文化一直在變化,遺憾地講,現在變得越來越惡劣。」李慧琼迫切地希望立法會可以重返理性,重塑充滿尊重和包容的議事文化。她呼籲市民擦亮雙眼,切勿支持攬炒香港的激進力量,香港的社會已經不起再多的對立和撕裂,只有恢復理性香港才能重新出發。

陳婉嫻:絕不認同現時變質的議會文化

008

「議員之間意見相左不代表議會運作要因此停擺,議會最重要的精神就是通過協商和溝通達成共識,現時的立法會已經失去了這種精神。」從香港回歸前已開始出任立法局議員的工聯會榮譽會長陳婉嫻,見盡議會文化的變遷。近年她雖已退下立法會議員工作,但仍十分關注議會動向,不禁搖頭慨嘆,「現時的立法會已經很難成事」。

陳婉嫻接受《龍週》訪問時指出,過往立法會也有「拉布」,但最終都會協商出結果。現時大到政治、小到民生,反對派稍有不滿意就反對到底,以內委會主席選舉為例,郭榮鏗為反對而反對,非理性的議事狀態持續半年之久,簡直是荒謬絕倫。

回首過往20多年的議會工作,陳婉嫻憶述,自己在爭取勞工福利時與工商界和政府不斷周旋,期間也發生很多爭拗,但都秉持著互相尊重的態度。可惜隨著議事文化的崩壞,目前本港行政立法關係日趨惡劣,被情緒化操縱的議會已經變得無商無量、不講道理,繼而轉化為對抗衝突。

「議會本身就是政治,但議會的政治應該是健康的政治。」陳婉嫻認為,立法會作為監察政府的機關,把握著香港的發展脈搏。香港未來會如何發展,議會文化是否會重回正軌,最重要的選擇權實則在每一位港人的手中。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