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投票日點票到深夜,何坤州在票站裡焦灼地等待,最終以2650票成功當選。
「我本來以為我會好開心。」何坤洲停頓了幾秒鐘說: 「畢竟在這個社區做了這麼長時間,得到街坊支持,是對我過去努力的肯定。」但整個建制派戰情未如理想,他深感難過也憂慮。
雙重對立的心情交錯下,何坤洲默默由票站返回辦事處,沒有慶祝,而是像任何一個尋常夜晚。接受《龍週》訪問這日,距離區選已逾10日,何坤洲說那樣的複雜情緒延續至今,令他一刻也沒有輕鬆過。
街坊看重民生實事
回想投票當日,何坤洲早晨四點半就起身,差不多兩個小時後,跟六、七位競選團隊義工一同到屋邨內設的四個街站開始拉票。他在屋苑內不斷遊走,嘗試作最後的努力爭取街坊的選票。
有街坊特意走來票站支持他,對他說: 「你服務了蘇屋邨這麼久,幫助了這麼多街坊,很多人都支持你,不用擔心,放輕鬆。」
坦白說,何坤洲沒什麼信心, 「畢竟社會形勢這樣,又有一批年輕的選民出來投票。」但他也不緊張,因為他知道民意並非只看參選人最後一日的表現,而是看過去一段時間是否真的幫到手,是否真正能夠貼地為社區服務。
由反修例引發的政治風波持續近半年,社會氣氛對建制派參選人亦不友好,他們自選舉籌備起便舉步維艱,針對性的挑釁甚至暴力攻擊屢見不鮮,議員辦事處遭破壞、宣傳品和旗幟被撕爛、街站活動受阻撓等。何坤洲和團隊義工在票站亦曾被意見不同的街坊以粗口圍罵, 「我們都是憑良心做事,主要工作都是為了街坊,我們站在那裏可以說是問心無愧。」
建制派參選人大比例落選的不利形勢下,「新人」何坤洲卻逆流而上,首戰告捷。他將勝選的原因歸為蘇屋邨是一個新邨,各類配套設施仍不足夠。這一背景下,街坊真正關注的仍是民生議題,着重於候選人是否努力,甚至有時能夠拋開政治立場。

未來關注三大問題
深水埗區議會共25個議席,此次區選建制派奪得2席。何坤洲明白往後 「道阻且長」,嘆言 「不知道往後區議會路如何行下去」,但他立志明年1月履新後,盡自己作為區議員的責任,在區議會中提出更多關於蘇屋邨的議題。 與街坊過去的交流中,何坤洲歸納得出三個主要問題:社區配套設施不足夠、衛生及保安不滿意、交通未完善。這將是他未來重點全力跟進處理的方向。
例如在固有配套方面,爭取於邨內加設自助智能取件櫃,在停車場增設小型貨車泊位,於邨內增設更多遊樂地方、休憩用地及康體設施等;衛生和保安方面,他指管理公司清理工作馬虎, 「洗完地等於沒有洗」,同時邨內垃圾桶也不足夠,他將會繼續與房屋署溝通;至於交通配套,他一直要求增加6P班次及機場巴士途經蘇屋邨,以方便街坊出行。
何坤洲說,他也會審視自己工作的不足,多接納街坊的意見,從而將區議員的職能發揮到最好,盡量幫助有需要的街坊,從而改善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