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區選五大特色

今年的區議會選舉,是九七回歸後的第六屆區選。《龍週》綜合整理出的本屆區選五大特色。

1 選民首破400萬

根據選舉事務處公布的最新選民登記冊數字,今屆區選的登記選民有413.3萬人,較上屆區選增加近44萬人,創下有史以來新高。當中被視為首投族(18至20歲)的新登記選民佔5.83萬人,淨增長有1.14萬人。

以分區統計,若與去年相比,今屆離島區選民淨增長近兩成,比例為各區之冠;其次為深水埗區,較去年增加逾一成。若與2015年區議會選舉比較,今屆選民增長最高的地區分別為沙田(5.42萬人)、元朗(5.03萬人)及觀塘(4.92萬人)。

2 前所未有的暴力

202QC002_

與以往不同,今年有示威者大搞 「黑色恐怖」,影響候選人 進 行 拉 票 活動,企圖阻礙選舉工程,包括:有候選人在擺街站時被襲擊;有候選人家人或親人被 「起底」恐嚇;有候選人宣傳品被大規模破壞;有候選人的住宅被搗毀;更有議員辦事處遭到暴徒七度 「裝修」。

3 候選人趨專職化年輕化

中大講師蔡子強早前在媒體撰文分析,今年區選候選人有 「專職化」(全職議員及政治工作)的趨勢。以2003年為例, 「專職化」的候選人佔總體候選人數目的39.9%;到了2011年首次升到50.3%。今屆候選人 「專職化」的程度,更由上屆的52.9%進一步升至56.7%。

今屆區選另一個顯著的改變是,候選人的平均年齡是40.3歲,比起上屆的44.2歲足足低了4歲。文章相信,原因是來自 「泛民」和建制兩大陣營,兩者候選人的平均年齡都同時年輕了近3歲,顯示兩者都極力推動年輕化,進行新老交替和換血。

4 回歸後首次沒有自動當選

上屆區選共有68名區議員自動當選,大部分均屬建制派。而今屆區選競爭非常熱烈,共有1090名候選人獲有效提名,競逐全港18區共452個議席,每一個選區的議席都有人競逐,是回歸以來第一次沒有候選人自動當選的區選。

根據名單,今屆區選一共有8個選區出現 「5人混戰」的情況,包括尖沙咀西、元朗盛欣、西貢彩健、西貢海晉、沙田顯嘉、馬鞍山市中心、葵青華麗以及葵青青發。

202QC003_

5 候選人毋須公開住址

今屆區選暴力程度高,不少候選人擔心被 「起底」和刻意騷擾。有見及此,政府早前修訂《選舉管理委員會(選舉程序)(區議會)規例》,容許候選人填寫辦事處、通訊地址等,而非硬性規定披露住址。

《龍週》翻查所見,有黨派的候選人多數選擇申報其所屬政黨總部或地區辦事處的地址;也有候選人報稱的通訊地址為郵政信箱、律師樓、工廈單位等。至於報上住址的,往往是無黨派的候選人。

分析指出,新的政策既保護了候選人的私隱,對選舉的影響也不大。因為根據通訊地址,已經可以聯絡到候選人,沒有進一步公開住址的必要。

202QC005_



發表迴響

%d